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美国阻止中海油并购优尼科 中国愤怒(法新社)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美国阻止中海油并购优尼科 中国愤怒(法新社)   
所跟贴 美国阻止中海油并购优尼科 中国愤怒(法新社) -- 英格兰的风 - (544 Byte) 2005-7-06 周三, 02:37 (1297 reads)
英格兰的风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少将

头衔: 海归少将
声望: 学员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5/03/21
文章: 1888
来自: England and Ireland
海归分: 272385





文章标题: 不过,个人觉得这次收购太早了点.不是时候.TIMING不对.在再加转贴一个:中国的成功就是美国的威胁 (394 reads)      时间: 2005-7-06 周三, 03:18   

作者:英格兰的风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作者: GEC R , Jul 04,2005,12:08 回贴 论坛

中国的成功就是美国的威胁

买卖从来就不祇是简单的交易行为而已,有些买卖还果权力和意识形态。在这个权力和意识形态并不对等的世界,有些买卖即难免在权力和意识形态作祟下,衍生出“买卖战争”。

美国曾让日本经济崩盘

这种事情,日本人当有最沉痛的经验,祇是他们自己大概已经忘光了,因此今天他们才会陷入敌友不分,找不到国家立场和世界角色的困境中。犹忆一九六○至七○年代,日本在战后复兴之初,由于尚未挑战到美国的霸权,因而美国遂出现以哈佛学者傅高义为主的“日本第一论”;但到了一九八○年代初,日本经济达到顶峰,日本公司及个人携带着大量美元,前往美国收购土地、大楼、公司的股权,甚至天价的艺术品,尤其是买下了纽约的洛克斐勒中心,这些买卖虽然祇是简单的交易,但在有些美国人自我中心和自我优越的世界观里,“祇有我买你的份,那轮得到你来买我?”于是,日本的“买美国”遂掀起了排山倒海的“修理日本运动”〔Japan-bashing〕。

美国的《大西洋月刊》以连载方式对日本的威胁展开围剿,国会和其他媒体跟进,甚至著名的大众小说作家克莱奇顿〔Michael Crichton〕也写了一部《旭日东升》畅销小说。把到美国的日本商人描写成贪婪、腐败、好色、偷窃美国科技,与黑道挂钩、犯罪、造假的妖魔。该部小说后来改编成畅销电影,对“日本威胁论”和“妖魔化日本”之发挥了极大吹风煽火的作用。而煽起“日本威胁论”和“妖魔化日本”,其实是一种“防卫机制”。藉着丑化对手,而可以合理化自己向对手所做的一切打击。

于是,在这样的操作下,迫使日圆大幅升值的广场协议,以及一系列打击日本的动作遂告展开,非把日本搞到经济崩盘、房地产市场成为泡沫为止。

布希再以中国为假想敌

而除了经济打击外,当时的美国中情局局长是罗伯.盖兹〔Robert Gates〕,在他手上,中情局也完成了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职权调整,那就是把外国经济视为“国家安全事务”,盖兹当时还表示,特务系统监控外国政府及公司的活动,把情报交给本国公司分享,并非违法。

于是,人们所谓的“军─产复合体”,进一步演变为所谓的“军─特─产复合体”。它最佳的表现,乃是美国国安局透过代号Echlon的监控计划,知道沙乌地阿拉伯正和法国洽购价逾六十亿美元幻象机的计划,于是抢下这笔生意,法国事后指责,美国恶言相向,对美法关系的恶化,这件事情可算里程碑。而除了监控和偷窃商机外,外国公司经常被特务假冒的人员拜访,谎称要推销科技机密,勾引对方中计的“设局”〔Trapping〕,也开始成为一种例行手法。

而今,“日本威胁论”和“妖魔化日本”,早已在日本对打回原形后烟消云散,而新一波完全如法炮制的“中国威胁论”和“妖魔化中国”,则正在加工制造中。

近代学者,无论从历史或理论上来研究,早已证实了一个铁律,那就是“民主必须要有敌人”。当有了敌人,民主所释放出来的冲突能量,才可以被导向到外部,而不会在自己家里引爆。因此,民主的花朵从来都需要用敌人的鲜血来灌溉。这种“民主必须要有敌人”的操作模式,早已成了美国的基本逻辑之一,这也是在后冷战时代,以前的敌人苏联早已瓦解,美国已必须寻找新敌人的原因,否则即不能合理化它那经过精算后,每年事实上为七千六百亿军费的原因,布希第一任就职后的三个月内,即通过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军事发展计划,并在南海军机误撞事件上达到冲突边缘。

祇是以军机事件为动武藉口,形同侵略,美国才在后来自行收敛。接着的“九一一”,美国打击目标转移,美中关系始告缓和。但到了二○○四年底,由于大体上美国已征服并震慑住了中东,并且靠着在东欧、波罗的海,以及里海的扩张,有效围堵住了俄罗斯,于是更有计划的对付中国遂告展开。

包括以中国为目标的新航空母舰和战术核子武器已开始着手建造;五角大厦、国会、右翼智库如蓝德公司,传统基金会等,加上极右媒体如华盛顿时报的动员等都已从二○○四年底起就开始为“中国威胁论”加温,有关人民币升值、纺品设限,以及炒做间谍案等,都是这波“中国威胁论”大合唱的一部分。

媒体已被美国政府收编

美国在欧盟解除战禁上施压,目的也是在替将来入侵时,不致遭遇到致命反抗营造有利条件。美日强化军事同盟,也同样是这种布局的一部份。美国在一九七○年代后期,曾对媒体做了一次大整编,以“军产复合体”为核心,透过股权交换与企业联姻,将原本具有独立性的媒体全部收编。

最近人们谈“水门案”、“深喉咙案”、“五角大厦密件案”,其实都疏忽了一个关键,那就是这些代表了新闻自由黄金时代的案件,都是美国新闻及司法进步时代的产物,到了今天,由于媒体和司法皆已被收编,这类案件已不可能再出现,媒体已不再是表达自由的“第四权”,而是国家“制造同意”的意识形态机器,这也是美国每次一决定找谁当敌人,即可以立即展开动员和群众思想教育,让这个敌人很快就变成真正敌人的原因。

在美国的“中国威胁论”和“妖魔化中国”已如排山倒海般展开之际,两起中国的公司对美国企业的购并案,当然成了“证明”“中国威胁论”的样板。尽管就公司购并的角度而言,它祇能算是小中型的案件。这两起案件分别是:

其一,乃是大陆最大的家电制造商“海尔集团”的美国公司,出资十二八亿美元,要购买美国家电大厂“美泰”〔Maytag〕。海尔的出价为每股十六美元,比对手Ripplewood Holding 出价每股十四美元,整整多了两美元。

其二,则是大陆在香港上市的“中海油”〔CNOOC〕,拟出价一百八十五亿美元,购并以加州为基地的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Unoca〕,而它的竞标对手,美国第三大的“雪佛龙”〔Chevron〕则出价一百六十四亿美元。

企业购并变成意识形态

这两起购并案,在国际每一季动辄千亿美元以上的购并市场上,祇能算是小案,就以今年第一季的亚洲购并市场而言,购并金额即已达一千一百九十亿美元,但购并和入股乃是一种意识形态,例如最近美国银行入股大陆的“中国建设银行”,乃就不是问题,但若中资进入美国银行,那可就是不得了的大事。前述两起购并案,引起超过了它规模的注意,即是权力和意识形态在作祟。

自从二○○○年上半年起,一方面由于自有企业已成长到一个高峰,必须追求进一步的国际化,以学习大市场的操作与管治,另一方面也可藉此消化外汇,减少人民币促升的压力,于是北京遂大幅放松企业的对外投资,包括种类、标准、金额、审核时间等皆大幅松绑。

于是,中国大陆遂由吸收外资的阶段,跨到了一个新的资本输出的阶段,在过去这一年多里,大陆公司对外的购并极多,如“上海汽车”购并南韩第四大的“双龙汽车”和收购 M.G. Rover的智慧财产权,大陆电讯华为公司入股英国Marconi;中国的电视公司TCL收购法国Alcatel手机厂和Thomson电视公司;有许多大购并案,则虽提出,却未成功,例如要以六十余亿美元购并加拿大最大的矿产公司Noranda,“中国移动”要以十四亿美元购买巴基斯坦通讯公司等。

而在稍早前的购并案里,最重要的当属联想集团以十七五亿美元收购IBM的个人电脑部门了。该案发生时,“中国威胁论”的大合唱尚未全面展开,但它却仍被用“国家安全”的理由,严密的审核拖延三个月以上。以前都是“美国买中国”,现在变成中国也可以买美国,这种心理障碍已大到必须用“国家安全”这个理由,始能加以平衡。

正因为有着这重障碍,在“中国威胁论”大合唱已展开的此刻,海尔及中海油的购并案就变得更复杂且困难了。

海尔购并案被美方打压

首先就“海尔集团”的购并案为例,海尔为大陆最大的家电集团,它在二○○四年创下一千○一十六亿人民币的业绩〔包括出口收入十亿美元在内〕,它在全球有五万八十八百个销售点,市场扩及一百六十国,在大陆有十三个工业园,以及八个海外设计中心。它是北京当局期勉,要在二○一○年成为第一个进入全球五百大的公司,因而亟谋扩张,不但业务扩大到手机制造,也希望能快速购买品牌,加速成长。

于是,已到了难以为继程度的“美泰”求售,遂获得海尔的青睐。“美泰”在黄金时代的一九九九年,每股仍值七十美元,目前已跌到十五美元左右,但它二○○四年仍有四十七亿美元的业绩与二万名员工。以海尔本身的实力,就商言商,此起购并案尚属合理,海尔也可因此而在业绩上大幅增加,有利于它进入全球五百大的美梦。

海尔出价购并美泰,乃是单纯的生意,也不涉什么高科技。问题在于,目前美国的“中国威胁论”当道,这是一种独特的思考模式││别人的成功就是我们的威胁,因此阻止别人成功遂成了我的责任,我对别人无论做出什么样的事,就都有了可以合理化的理由。

在这种论述下,中国人在美国所开设的三千多家公司,遂被定义成了是以窃取机密为目的之“前线公司”〔Front company〕,中国官员每年访美一万五千人次,观光客三十万人次,以及十五万留学生,似乎个个头上都贴着“间谍”的标签,最近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求学不准去读某些课程、不准进某些实验室,即是“中国威胁论”最好的证明。当公司都被有色眼镜看成是“前线公司”,它不被打压也就变得不可能,这也是海尔购并案这么一起小案,也未被渲染,最后可能会被搓掉的原因。

中海油购并案千难万难

而当海尔案都可能被搓掉,规模更大的“中海油案”就更困难了。“中海油”乃是中国于一九八二年成立,以境外油气探勘交易等为主的公司。近年来,由于中国能源需求快速扩张,在全球各地包括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中亚、甚至加拿大,俄国、东海寻找油源,许多工作即都由中海油出面。例如,最近中海油、三菱、英国石油合作在印尼参与六十亿美元的Tangugah计划;中海油斥资一亿五千万加币,在加拿大贝塔省参与油砂计划;::等,都是主要工作。

但就商言商,中海油出价一八五亿美元,要购并优尼科公司,却显然不是个好生意。就实力言,中海油是上游公司,它在二○○四年的营业额仅七百○九亿两千万人民币,公司总资产约为二百二十五亿美元,而这起购并案除了出价一百八十五亿美元外,它还必须概括承受优尼科的十六亿债务,以及五亿给早先出价的雪佛龙,做为补偿金,全部加起来,已和它的总资产相当。因而设若它真的购并,必须大量依靠借贷,而使它未来的利息负担、财务调度和营运上增加困难。最近,油气股在中国及香港股市皆一路上扬,祇有中海油下挫,显示出投资人对这起投资案的不乐观。

其次,中海油也知道,它的出价竞标,必将有极大阻力,而为了化解阻力,它在出价时也表示将来购并后,不会改变组织人力,不会改变营运方针,这意谓着造成优尼科公司难以为继的条件,都不可能改善,其短中期的持续亏损即难改善,而相对是雪佛龙出价一百六十四亿美元,却有公司改善、精简人力和支出的计划。这也就是说,对中海油而言,这实在不算是个好生意。

那么,中海油为何还要出比别人都贵的价钱来购并这个公司呢?答案祇有一个,那就是油源考虑。优尼科的投资探勘,迄至目前被证实以及可能会被证实的储量如为三十亿桶,其中,在泰国的占二六%,在印尼的占二七%,在孟加拉的占十%,在亚塞拜然的占十二%,在北美的祇占二一%。其中,东南亚即占六○%,这对油源的地缘性,乃是极佳的条件。而除了油源的地缘利益外,雪佛龙出价一百六十四亿美元,其计算基础,乃是将中长期油价订在每桶三十美元,但中海油则将中长期油价订在每桶四十美元,因而它遂可以出得起更高的价格。

不过,尽管中海油出价较高,所承诺的条件也较优厚,甚至有点在做短中期的赔本生意,但多数人皆心知肚明,这起购并案的通过,可谓千难万难。最近,加州两个共和党众议员朋博〔Richurd Pombo〕与杭特〔Duncan Hunter〕祭出万灵丹“国家安全”,意图阻止这项购并案,祇是暖身而已。更大的阻拦注定将会继续出现。尤其是,最近国际原油价格再度飞涨到超过每桶六十美元,在油价上涨的时刻,也就更不利于这起购并案。

油源掌控成为全球战场

我们都知道,在二○○二年之前,国际平均油价都维持在三十美元价位之下,由于低油价,当然造成了低投资,于是从二○○二年下半年起,原油消费在需求急速扩张下,立即出现给幅性的需求大于供给,油价以准直线的方式上涨,也就难以抵挡。以目前而论,全球每天用油需要八千八百万桶,而供给仅八千三百五十万桶,有四百五十万桶的缺口待补。

这种结构性的供需失衡,祇是油价上涨的推动力量,而一旦突发性的因素表面化,如最近的挪威罢工,奈及利亚的动乱,则会造成推波助澜的飙涨,这乃是油价在最近已一举破了每桶六十美元的原因。

而对于原油的控制,一向为美国最主要的政策思维目标。由于美国用油持续增加,尤其是住宅及车辆用油不加节制,在一九七○年代,进口油祇占它石油消费的三分之一,今天已增至五六%,到了二○二五年将达到六八%,这乃是它在全球持续展开以控制石油为主要目标的战略与政略活动的原因。

由于美国的石油战略已使得最重要的中东地区日益动荡,国际原油的供给稳定性出了问题,因而全球遂在美国带头下,展开了全球性的开辟油源活动,这是个国际原油秩序出现大动荡的时代。

而在美国掌控石油的战略里,中国则不明言地成了它的对手,它认为中国的崛起,尽管目前每天仅用油五百五十万桶,但到了二○二○年,将增至每天一千万桶,其中的百分之八十皆将仰赖进口,而美国届时每天将进口二千二百万桶,中国已成了美国的“能源竞争者”。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石油战略思维,美国才会力阻里海原油不通过俄国,直接经过它能完全控制的乔治亚,而后直达土耳其,进入地中海的BTC计划;进一步将透过中亚秩序重编,将中亚石油掌控纳入手中,由于美国在全球展开石油控制的活动,新兴的用油国如中国、印度,也都被迫必须极力开展油源。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中的能源竞争才日趋激烈。中国目前超过一半仰赖中东原油,但中东秩序已被美国搅乱,随时可能出现大动荡,中国已必须开发多元油源,甚至连提炼成本必须在三十美元以上才合算的加拿大油砂,也都在投资之列。在这种情况下,中海油寻找油源找到了美国家里,美国自然不会接受。它违背了美国掌控石油资源这个最基本的利益,这也就是它所定义的“国家安全”!


作者:英格兰的风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美国会通过修正案阻止中海油收购优尼科 ZT 海归论坛 2005-7-06 周三, 10:30
从联想收购IBM PC, 海尔收购MAYTAG,到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原创) 海归论坛 2005-7-04 周一, 21:19
中海油提出全现金并购优尼科,每股出价67美元,并购顾问团成员,--z融资机构t 海归论坛 2005-6-24 周五, 11:32
转载 中海油参与并购优尼科的得与失 海归论坛 2005-8-03 周三, 16:40
闲谈: 中国的到底可不可以从这类(中海油)并购案获利? 海归论坛 2005-7-05 周二, 23:22
中海油并购(视频),, Financial Time 问答。 海归论坛 2005-7-07 周四, 06:41
中海油收购失败是好事 海归论坛 2005-7-06 周三, 11:20
[zt]国际观察:美国何以轻易不动近海石油 海归主坛 2008-8-14 周四, 09:18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英格兰的风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