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发展阳明之学,把握良知之圆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发展阳明之学,把握良知之圆   
东海一枭2
[博客]

警告次数: 1



头衔: 海归准将

头衔: 海归准将
声望: 教授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1398

海归分: 164915





文章标题: 发展阳明之学,把握良知之圆 (1114 reads)      时间: 2008-2-17 周日, 08:34   

作者:东海一枭2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发展阳明之学,把握良知之圆

-----关于《大良知学纲要》二复陈复先生



陈复君:

大函颇为婆婆妈妈,不过所涉儒学特别是其中阳明学的几个问题,值得讨论,特借机深入阐说一下。



一、牟宗三“哲人自扰”

牟宗三主张“致”字兼含依天理而致良知、依物理而致知识之意,高见也。这是对“致”字正确的、符合“大学之道”的解释,与朱熹一脉相承(东海致大良知之致字,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一字三意:除致良知、致知识,更含依时代与民情而致良制之意)。



但牟宗三以为要发展民主和科学,必须将良知暂时陷落,也就是让“智”暂时从“仁”中脱离,以启发、成就纯粹的知性,从而开出科学的学术与民主的政治。这又“哲人自扰”了。东海之道归本于儒是就最大根本和原则而言,具体到儒家各派的学说,是则是之,非则非之,绝不苟同。我推崇熊、牟等人,但对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甚不以为然,曾在多篇枭文中提出批评。如《文化灾民任不寐----兼敬告少数基督徒》、《孔夫子与牟宗三之骂》中都指出:儒家礼学、外王之学本来就是关于制度建设、改良和创新的学说,大同之学与现代民主更是遥相呼应精神暗通。要开出民主政治,只需要重扬外王与大同之学,用不着坎陷良知。



进一步言,在内在逻辑上,仁包含着智,良知也是完全可以涵摄科学民主精神的。要开出科学的学术与民主的政治,良知不仅用不着坎陷,而且应该进一步发扬光大,通过大学之道和外王学拥抱科学民主。近在《心物一元理至真,儒家智慧海般深》中指出:在儒家,物质是物,社会也是“物”。“格致”重科学,针对物质世界,开物成务,但要接受“正诚”的引导;正心诚意属于内圣学,致力于道德修养,针对精神世界,但道德要从科学实践与社会实践去体现;“齐治平”属于外王学,重制度建设与创新,但建设创新任何制度都必须合乎时宜和民意,必须符合道德的原则。故科学、道德、制度是一体圆通的。



至于牟宗三“把良知与格物(民主与科学)挂勾”,何以当时未能开出民主与科学来?原因很复杂,我以为主要是历史机缘问题,与他的理论上的缺陷也当不无关系。“良知坎陷说”不仅是“哲人自扰”、“多此一举”而已,道德良知不是说坎陷就可以坎陷的。真的坎陷,那可后患无穷,恢复又成问题。



二、莫将致良知与“致知识”打成两截

道德与智慧是不可割的一体两面。良知的良,是大良至善,知,是智慧,古时智知通用,故可以指超世俗超世界(出世)层面智慧,也可以包括社会、物质层面的知识。你不知儒学是下学上达的,不知儒家良知之圆融,不知“致良知”功夫与佛道两家的静坐修道不一样,更不是一句空话,才会问出:“人如何在致良知的同时兼去致知识呢”这样的话来,将致良知与致知识“打成了两截”。



我在《“致良知”与“致良制”》一文中指出:儒者及知识分子应“通过致良知为致良制提供内在力量,通过致良制为致良知引进外部促进,以致良制作为良知的功夫践履,以致良知作为致良制的内力保证。”



此言忽略物质世界的改造,即“致知识”,不完整,故在《大良知学纲要》进一步提出:儒者可以成为致良制的公共知识分子或政治家,也可以成为专业知识分子或科学家及其各种“家”。不论政治活动、科学活动还是各种别的活动,都是在展示着生命自身的光辉,都属于大良知的妙用。



你斥我未认真厘清牟宗三的论点、斥我“连关于良知如何在论理层面如何能包纳道德与科学都尚未提出”,未免阅读能力太低。关于牟宗三,你或许未读相关枭文,可以理解,但关于良知如何在论理层面如何能包纳道德与科学,在《大良知学纲要》中已经论之透彻,你前函针对此文进行批评,不能说未曾过目吧?



三、阳明偏于心的一面

我批评阳明“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正是因为阳明对“心物一元”认识不足,不知格物之功除了在身心上做,更应该、也可以在社会上、物质上做。你以为我持“心物一元”论与批评阳明“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相矛盾,是因为你不懂“心物一元”之理。这里就不做扫盲工作了,有兴趣不妨参阅枭文《心物一元理至真,儒家智慧海般深》。



你说“如果阳明先生是悟道者,他不可能不是站在心物一元的逻辑”,未必呀未必。悟有高低,所悟之道有圆偏,不是绝对一致的。佛道两家偏于“心”的一面,两家中多数派别以为心可离物而独存,已滑向唯心论。故他们大多重心而轻物,执体而遗用,一味“形而上”与“形而内”,轻视甚至厌弃外在物质和实存的世界。阳明所悟,亦偏于心的一面,心物未能圆至也。



谢谢指出阳明先生所言是“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而非“格物之功只能在身心上做”,是我误记了。此字非“关键语”,两语含意有差,但也不多,谈不上“厚诬阳明先生”。王阳明原话是“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传习录》),显然,阳明“格物”不是格心外之物,而是格其心,格其意,认为格物功夫必须向内寻求。



结合王阳明其它话语:“先儒解格物为格天下之物,天下之物如何格得?且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如何去格?纵格得草木来,如何反来诚得自家意?”、“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



不论视为偏颇也好,视为特点也好,阳明学“漠视格物”,可谓定论。学界冠阳明学以“主观唯心主义”帽子,尽管相当“乱盖”,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阳明学重心轻物的特征。



你说阳明“其本意在于探本穷原,掌本而知末,而不是逐末而忘本”,又是混扯。逐末而忘本固然不对,但逐末不一定要忘本,就象启发、成就“智”不一定要脱离“仁”一样。而且对作为“末”的物质世界的探究,往往有助于“探本穷原”,深入对生命本来面目的从识。“探本穷原掌本而知末”固然好,但仅仅掌本未必知末,脱离了“致知识”的努力,不利于“探本穷原”致良知,即:不知末则不利于掌本。例如,格竹子方法错了,就格不出竹子的知识来,如果“只在身心上做”功夫,对于格竹,更是徒劳。这些道理,不是很明白吗?



阳明“其内圣未曾取消外王”,当然。没有任何儒家学派曾取消外王活动,也取消不了。但汉以后的儒家特别是程朱理学以后,儒家外王学郁而不张,是不争的事实。阳明学属于内圣范畴,不是外王学,也缺乏对“致良制”、“格知识”的重视,这更是不争的事实。阳明学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是间接的,是在道德、精神上提供了变革的动力而非直接的制度开发。阳明学对孙中山、蒋中正等人的影响也是如此。



良知与良知学不是一回事,外王学说与儒者个人实际投身于政治的外王活动也不是一回事,这是当然的。从事政治性质的活动不等于研究开发外王学说,就象道德本身与关于道德的学说不是一回事一样。道理我在《宁可对不起同道,不敢对不起吾道!》讲得很清楚,怎么会是我“预设出来的概念的游戏与整人的陷阱”?另外,说我否定阳明学,胡扯。指出良知学之偏,化偏入圆,变小为大,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发展,怎么成了否定呢?你对枭文的种种乱解,真叫我说什么好呢,唉。



四、良知的“庇荫福报”。

你说“如果您在言说层相信有本体,请问您有真实领受本体的眷顾,并让您的家人相信有本体,而给自己与家人都带来本体庇荫的福报吗?”云云,这是十足的门外论道啊。形上本体本不是言说层面的问题。如果喻“本体”为路为月,最好的言说也只是最好的照路之灯、指月之指。灯毕竟不是路,指毕竟不是月。盲人摸象,怎么摸,也难摸全的。老子说得好:



“如果道可以拿来献人,人们会争着献给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如果道可以说得清楚,人们都会告诉自己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那人们都会传给子女。然而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一个人心里没有正确的对道的认识,道就绝不会来到他的心中。”不论这段话是否真的老子对孔子所说,这段话本身不愧为得道之言。



本体在天为道,在人为性,为良知。我当然“真实领受本体的眷顾”了,我的、无忧无畏无惑、内在雄厚的力量都是“本体的眷顾”。你说我“能量甚大”,我一介布衣,何来甚大能量?这不也是受到“本体的眷顾”的证据之一吗?呵呵。当然这种“眷顾”与一般宗教徒及小市民理解的不一样,与你理解的肯定也不一样。



其实我知道,你说我“能量甚大”,客套话耳,戓者仅得知一点“表象”,并非真知我能量之所在、有多大。所以,“转枭成圣”之言不过文字缘影而已。孔子叫孔老二、丧家犬也好,叫圣人、大宗师也好,都不影响孔子的“实质”。尧舜为帝王也好为山野之民也好,都是尧舜。明白吗?历史上很多人物,未成功时为人轻视,大成就之后又被视为运气和偶然,不知其中有“必然”在焉。



证得“本体”当然“福报”极大,但这种“福报”不能用世俗标准去衡量。如孔子,本体“报”在他身上之福德智慧可谓大矣,但他栖栖皇皇周游列国而不遇,一生不得志,在世人眼里,还不如那些帝王将相有福气呢。



“道上之人”的家人如何、家庭幸福与否、后代有无出息等等,更无一定之规。士志于道,以身殉道,本人当然乐在其中,但不一定能“让自己与家人感觉到更深的幸福滋味”。历代不少大儒包括良知学宗师王阳明,家庭都不幸福。不过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我的家庭生活还是相当和谐的。借你的话说,我自己与家人也都颇受道的“庇荫的福报”。



最后顺告,早已改名东海老人,但东海一枭这个网名跟我多年,仍然照用。大函笫一大段对我东海一枭这个网名的批评及由此引申出来的一些联想和判断,颇为无聊,恕不回答了,呵呵。东海老人匆此2008-2-12

首发《民主论坛》http://asiademo.org/gb





附:心学网主席陈复先生对枭文《宁可对不起同道,不敢对不起吾道!》的回复

余樟法先生:

心学网鼓励用真实的姓名或典雅的姓字注册,不鼓励使用「浑号」或「昵称」,这是恢复中国文化,鼓励负责精神的展现,拒绝匿名攻击他人,而设计出的「良制」。您并未尊重敝网的政策,然而敝网依然让您在这里「畅所欲言」,这是因为敝人过去在其它网站就看见过「东海一枭」这个名字,基于对您的尊重与礼貌使然。或许您觉得这种尊重与礼貌毫无意义,然而,认真说起来,如果您真觉得自己是当仁不让的圣人,须知圣人当是个胸襟开阔的「豪杰」,而不是唯我独尊的「枭雄」,您的浑号只能让人感觉出霸气与狂气,而没有丝毫温柔敦厚的生命感,这种状态其实抵销掉您说话的实质内容与意义,您分明该是不想传播自己的观念,如果想的话,您的作法其实是负面的效应大于正面的效应,因为人家看见您的文章,要不就是根本懒得点阅,要不就是来看看您如何骂人,笑话而已。这种讲话的型态,本无关于良知,而就是个性使然,或许是出身于清苦寒微的生活,或许是生长于善于斗争他人的政治环境,使得心底有着强烈的不平,总想要借着什么办法「出一口气」,透过网络的自由发言机制,藉由写字来感受自己是个不世出的天才。然而,生活就是生活,不论我们把别人说得如何难听,驰骋着口舌的愉快,我们的实际人生,有让自己与家人感觉到更深的幸福滋味吗?如果您在言说层相信有本体,请问您有真实领受本体的眷顾,并让您的家人相信有本体,而给自己与家人都带来本体庇荫的福报吗?如果有,那敝人很替您喜悦,如果尚且没有,却要奢言在网络写字就能带给他人幸福,那如果不是对本体的无知,就是个性张狂而已。这两者,都恰恰会妨碍您对本体的阐发。

您说您提出的大良知说不过只有二十个小时,敝人却责怪您没有针对良知包括民主与科学提出具体的知识论与方法论,如果您有认真读过书,就该知道把良知与格物(民主与科学)挂勾,早在民国四十三年,牟宗三先生就已经提出「良知坎陷说」(见其《王阳明致良知教》)他根本改造良知的性质,套用大陆学者蒋庆的说法,使其质变做「思辨的形上学与概念的良知论」。牟宗三先生把知识议题带进阳明先生「致良知」的教义里,主张「致」字不仅包括依天理而「致良知」,还包括依物理而「致知识」,因此,「知行合一」在这里变做「行为宇宙与知识宇宙的合一」,意即「良知与知识的合一」。牟宗三先生透过重新解释或改造阳明先生的学说,希望弥补其教义在知识议题的遗漏,解决当今良知与知识割裂带来的弊端。然而,人如何在「致良知」的同时兼去「致知识」呢?牟宗三先生说良知会自己「坎陷」自己,由此「从物」而「知物」,最后能「宰物」。当良知能「宰物」,其就会再由「坎陷」里涌出,「会物归己」而使知识变做自己的统摄,这就是「良知坎陷说」的第一层意思。面对儒学不能开出民主政治的低气压,牟宗三先生再拿「良知坎陷说」来解决中国政治的未来发展问题。西洋民主政治的根本精神系在「分解的尽理之精神」统摄「理性之架构表现」与「理性之外延表现」。「分解的尽理之精神」是指「知性主体」在认知外在事物的过程里,酿出普遍的知识系统。「理性之架构表现」是指把自己由主位推开而往客观层面去想,完就公平合理的鉴别;「理性之外延表现」是指「形式性的思维」,其会酿出关于自由、平等、权利与法治这些概念,依此概念建立起民主的政治法律制度。

对于这些观念的评论,详可见于敝人写的《心学工夫论》的引论内,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您说您只是提出「纲要」,而牟先生早已经提出其知识论与方法论,您为何不先认真厘清他的论点,再提出您擅长的「批评」呢?如此,就连纲要都不需要,而能更进一层去思考其实质内容了。基本上,由于您那种目空一切的个性(而且还拿佛陀与孔子来把自己的状态给合理化),使得您的自认伟大的观点常显得疏阔,常见口号性的标语,无法产生细腻的论较。当您连关于良知如何在论理层面如何能包纳道德与科学都尚未提出的时候,敝人如果不想学您那样激烈的拿话头的砖块去砸人,就无法再做什么深刻的发言。此番发言,只是针对您对阳明先生不公允的批评使然,您大可提出您自己对阳明先生讲的良知的再阐发(如同牟先生对王学做出调整,提出他的坎陷说),不需要用您那疏阔的批评,先否定掉阳明先生的说法,然后纔认为自己的主张能合理的现身,这种厚诬古人来立言的办法,并不显得大开大阖。阳明先生从未将格心与格物分而为二,其内圣未曾取消外王,如果取消,那就不知道他如何能透过其内圣来展现外王了。正好拿您说的「事实证明」,阳明学是影响日本明治维新的核心元素之一,这点熟悉东亚文明史的学者都会知道,且讨论已经很多,您自己查查网络就会得知,敝人就不需详列内文了。正因为如此,当年留日的中国留学生,纷纷看重阳明先生的《传习录》,孙中山先生提出的「知难行易说」,就是来自于对「知行合一」的「误解」,而蒋中正先生一辈子服膺的人物,就是阳明先生与曾国藩先生,台湾的草山还因此被改称阳明山。如果现象面被阳明先生漠视,那这些历史事实、历史评价与历史效法的出现就很难被人理解了。

您说良知与良知学不是一回事,外王与外王学不是一回事,那都是您自己预设出来的「概念的游戏」与「整人的陷阱」,他人没有看见您清晰的定义前,怎么说都会被您辱骂得体无完肤,因此其注定有着讨论的无效性。这包括您忽然赞同去说「心物一元的逻辑」,忽然批评阳明先生说「格物之功只能在身心上做」,首先,如果阳明先生是悟道者,他不可能不是站在「心物一元的逻辑」,再者,阳明先生根本未曾说过「格物之功只『能』在身心上做」,而是说「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见《传习录‧下卷》第一一九条)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词!您自己厚诬阳明先生,随意添加一字,自言其漠视格物,殊不知其本意在于探本穷原,掌本而知末,而不是逐末而忘本。这种态度殊不可取,因此敝人不得不在此为先生辩诬。网络对话,人与人不得相见,因此注定很难澄清问题,且会流于情绪性的发言,然而,文字的背后都能看出做人的格局与气度,敝人因此警惕自己持着修身做工夫的态度,在此认真写字与您,只是在面对自己纤细的生命触感,本不奢望能获得您言语表层的同意(至于深层思维后的反应,您自问良知即可),唯望自己还能掌握住真实义,并可能督责您往后能往正确的路向奋勉,或许您对于这层「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念会嗤之以鼻,最起码,您来到心学网,敝人就对您有此责任,希望您这「一枭」真能洗尽言语的铅华,成为「一圣」,不再用言语逞强,而能用您的社会实践去体贴去温暖广大受苦的人,须知真正掌握本体的人,其言语能让人喜乐,观念能让人真实奉行,而不是只激生反感,引发更多无效的言语争论,您能量甚大,如果真能「转枭成圣」,相信这是人间幸事!

敬祝您平安喜乐

陈复敬上




作者:东海一枭2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发现好诗一句,与文学女青年(含吴越,兰格格,斜阳,外挂瓦叔)共享 海归风情 2006-10-05 周四, 21:09
到阳光巴士,学水培花卉驯化技术 创业园区 2012-10-29 周一, 15:34
到阳光巴士,学水培花卉驯化技术 创业园区 2012-10-24 周三, 14:55
开眼镜店,到阳光巴士,一对一教学,免费开店扶持 创业园区 2012-10-16 周二, 15:53
青青,我刚刚才发现海天文学并归风情了,版主是你。以后,我们经常在同一版面照... 生活风情 2011-1-10 周一, 12:54
圣诞节,给参与“科学,生命和未来”获奖的同学发奖金! 生活风情 2010-12-26 周日, 01:48
不需要玄学,我们的世界在科学家眼里已经很玄妙:2010十大天体物理学新发现... 春秋茶馆 2010-12-10 周五, 14:48
小老板又开发一款新产品,光学电子类的,大家觉得有市场么? 海归主坛 2010-9-27 周一, 16:21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2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 发展阳明之学,把握良知之圆 -- 东海一枭2 - (10042 Byte) 2008-2-17 周日, 08:34 (1114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