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新闻]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系列:中国平安18.1亿欧元参股富通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新闻]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系列:中国平安18.1亿欧元参股富通   
tahiti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新闻]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系列:中国平安18.1亿欧元参股富通 (1619 reads)      时间: 2007-12-01 周六, 15:53      

作者:游客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2007年12月01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王小明

  战略入主惠理基金(0806.HK)之盟墨迹未干,中国平安(2318.HK,601318.SS)海外投资再举大旗。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月29日宣布,于截至11月27日泛欧交易所交易时段结束时,其子公司平安人寿斥资约18.1亿欧元(折合198.62亿人民币),在二级市场购入9501万股欧洲富通集团(FORA.AS,下称“富通”),占富通公司4.12%的股份,成为富通单一第一大股东。双方于11月28日签署谅解备忘录,JP摩根与美林证券分别担任了是次交易双方的财务顾问。谅解备忘录显示,中国平安有权在未来将持有比例进一步增加到4.99%,其总经理张子欣也将以非执行董事的身份进入富通董事会。

  本宗交易的达成,是中国保险业迄今为止最大宗资本输出,也是继国家开发银行入巴克莱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入南非标准银行之后,涉资第三大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据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本次交易所涉款项,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与中国保监会的特批,并不在本月较早前宣布的保险业QDII额度之内。至此,今年境内企业通过海外并购等模式累计输出已超过百亿美金。上述人士表示,这对缓解当前国内市场流动性以及人民币升值通道中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都存在重大意义。

  两月内二级市场建仓

  与国内市场常见的双方场外买卖模式不同,这次中国平安投资富通的近200亿元现金,完全通过二级市场买入。接近交易的人士告诉记者,平安人寿借道香港平安资产管理公司,花费了近两个月时间方完成建仓。据记者统计,根据总交易额算出的约19.05元(18.1亿欧元/9501万股)的平均价格,低于其近两个月约20.51欧元的均价,只在其30日均线附近;而9501万股的交易量,大约等于富通股份近两个月日均交易额的3倍。

  “二级市场的价格已经非常有吸引力了。”中介方面的人士如此评价购入时机。这一形式较合约收购节省大量财务成本。来自财务顾问方JP摩根的建议显示,近期持续低迷的欧美资本市场已为高市值光环下的本土金融企业海外并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与中国资本牛市下创造的本土保险企业超高估值水平相异,次按危机阴影笼罩下的欧美金融企业正遭遇本世纪以来最严峻的资本寒冬。欧洲保险业一直在估值凹地徘徊。据统计,近几个月间,处于欧盟核心区域的德国、荷兰、法国等国保险公司的平均市盈率(PE)多在10倍以内,而市净率(PB)更平均只有1 倍。以欧盟最大的保险公司安联集团(ALV.DE)为例,至11月下旬,其股价已较2000年时下挫了近70%。

  而对比富通与中国平安,尽管后者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重估中获得了超过富通逾一倍的总市值,但按两家公司2007年中报,中国平安6177.72亿元的总资产却仍仅有富通(9176.53亿欧元)的6.13%。按11月27日收购完成日计,富通的收盘价仅17.83欧元,较今年次按危机全面爆发前的4月11日的最高价重挫49.87%。参照2006年富通年报,这一价格甚至只相当于5.28倍PE和1.12倍的PB。

按财务顾问提供的建议,除却富有吸引力的价格之外,优厚的分红政策是富通吸引中国平安的另一重要原因。与高速增长的中国股市不同,净股价升值之外的稳定股利是成熟资本市场金融股吸引投资者的主要因素。JP摩根提供给本报的资料显示,富通每半年派发一次股利,约为利润的45%。其2006年全年每股盈利为2.83欧元,每股股息为1.17欧元。按照11月27日的股价,当前股息回报率已高达 7.13%。此外,富通还曾向股民承诺,力求每年所派发的股息比前一年有所提高,或者至少与前一年的保持一致。来自JP摩根的预计显示,根据富通的每股盈利以及每股股息从1990至2006年以平均每年11%及15%的速度增长,收购者将对实现稳定的收益持乐观态度。

  金控模式下的协同效益

  接近中国平安人士透露,两者相似的金融控股集团构架,是平安选择富通的另一重要原因。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表示,“富通将帮助中国平安提高竞争优势,获得更快的可持续发展速度,并推动保险资金运用的创新。由于中国平安和富通集团的业务模式匹配,中国平安可以学习富通集团在交叉销售、风险管理以及产品设计创新等方面的经验,令此次交易取得极具价值的协同效应。”

  上述接近中国平安的人士表示,富通所在财团于较早前荷兰银行收购战(ABN AMRO)的胜出,更成为平安为之加分的关键。在那场收购战中,富通与苏格兰皇家银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组成的财团击败了巴克莱银行。收购完成后,富通获得荷兰银行相当比例的资产和业务,显著强化其综合实力并带来协同效益,进一步巩固了其金融控股集团架构以及在欧洲乃至全球的竞争优势。而对本次交易,双方财务顾问均表示,相信未来会给双方带来业务合作方面的相当大的协同效应。

  在中国内地市场,富通已于中国平安入股前,与海通证券设立海富通基金公司,并持有中国第六大寿险公司太平人寿24.9%的股权。股权纽带下,双方业务是否整合成为外界关注焦点。尽管富通方面在当日的新闻稿中表示,上述两间合资企业不会因中国平安的投资而受到影响。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目前已建立金融控股集团雏形的中国平安,版图中唯一缺失的便是基金公司。种种迹象表明,尽管在之前的巨田基金收购战中失手,但该公司始终未放弃再进入领域的机会。此外,银行、保险并行发展的富通,也正是已建立保险业基础,正谋求银行领域更大发展的中国平安未来临摹的关键。按已披露富通财报,2006年其银行业务部门的净利润高达31.49亿欧元,占集团净利润比例达72.4%。

  东方证券分析师王小罡表示,是否能够完成保险和银行业务的融合,是平安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最大悬念。传闻中拟由平安与建行(939.HK, 601939.SS)联姻成立的合资银保公司,正是平安打破银保业务利润微薄的困境,改进银保业务产品结构的核心探索。此番参股富通,将使得平安能够更好地学习欧洲同行在银保业务方面的丰富经验。

  此外,中国平安于业务建设方面也在寻求海外市场的成长点。张子欣已在今年早些时候的公开场合提出,未来参与全球高增长市场的业务分享将成为该公司的下一个发展目标。

  外管局保监会专案特批

  据一位接近监管界人士透露,此番中国平安入股富通,得到了国家外汇管理局与中国保监会的大力支持,其所涉的相当于近200亿元投资资金均属专案特批。
是次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已是近半年来第四宗涉资10亿美元以上的中国金融企业海外投资项目。

  在此之前,中投公司、国开行、工商银行等境内机构都分别通过战略投资的形式实现了向境外市场的资本扩张,半年间中国金融企业向外累计资本输出已超过170亿美元。

  该人士称,以此次收购为例,实现了中国保险业对全球性金融机构大型战略性投资零的突破,对于提升中国金融业在全球的地位、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快全球化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币不断升值,利用外汇储备进行海外投资的需求日益迫切。类似的投资,对于消化外汇储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显著的示范作用。

  在此之前的11月6日,中国平安获准QDII资格,被允许以不超过其上年末总资产的5%额度的自有外汇或者购汇方式投资香港的H股和红筹股。按中国会计准则下,2006该公司4417.91亿元总资产,其所获QDII总额度约220亿元,与本次得到特批的额度大抵相当。为外界所知的中国平安QDII额度内资金运用个案,是本月中旬参与惠理基金IPO。中国平安以唯一战略投资者身份,在其上市时举资近11亿港币,购入相当于后者发行后9%的股份。至11月29日收盘,中国平安的这笔投资已有8.13%的浮盈。

  对于接下来的出海动作,平安高层并不避讳,表示自身发展还是以股权投资的形式进行海外业务扩展都是必经之路,而QDII等诸多有利政策出台,更加速了该公司积极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计划。而对于已被富通方面默许的剩余0.87%股份增持权,平安则表示会评估市场各方面的情况后再做决定。


  相关新闻:

  中国平安:标杆台湾国泰人寿 地产投资路线图

  "国泰人寿在地产方面的投资是我们所欣赏的。" 中国平安(601318,2318.HK)的一位高层告诉《证券市场周刊》。在地产投资中,中国平安恪守着商业地产只租不售的原则,而这也是其标杆--台湾地区最大的保险公司国泰人寿的地产投资哲学。
  或许,当股市未来不再火爆时,每年具有10%左右稳定投资回报率的商业地产将成为保险公司维持较高投资收益率的主要来源。

  平安地产投资路径

  日前,中国平安以16.57亿元获得了深圳福田中心区的一块商业用地,该地块逾1893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逾30.29万平方米。该地块是中国平安以自用物业的方式拿下来,将在此兴建一座超过450米的大楼,除平安总部将迁至此外,部分还将用于商业出租。
  这只是中国平安地产投资的一角。近年来,中国平安在房地产投资方面频繁出手。在其地产投资运作中,控股子公司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平安信托")及平安信托的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平安置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平安置业")是两个重要平台。
  迄今为止,中国保监会并未出台明确法规允许保险资金直接投资房地产,相对其他保险公司只能通过购买自用物业"打擦边球"式的投资,中国平安通过平安信托的投资路径显然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2006年8月,平安信托与中信深圳集团公司的合作拉开了中国平安地产投资的帷幕。平安信托斥资20亿元购买中信深圳集团公司部分资产,另外投资10亿元信托资金用于中信深圳集团公司的长沙、苏州项目建设。
  当年11月,平安信托还与深圳泛华置业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首批合作开发北京、南宁、玉溪和荆州4个商业地产项目,涉及投资近10亿元。
  2007年5月,中国平安斥资约35亿元购夺北京燕莎商圈的美邦国际中心,同时还在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等地拥有物业。
  在上述地产投资中,出镜的主角为中国平安,具体操作方则为平安信托或平安置业。即,一方面,集团委托平安信托积极寻找合适的商业物业(多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和极富升值潜力的地段),作为办公用房购入;另一方面,集团或者以增资扩股的形式,扩大平安信托股本,与第三方进行合作,或者通过对平安置业提供了担保贷款,为其房地产投资业务提供充足的资金。
  最近的一次担保发生在11月5日,中国平安为平安置业提供了10亿元的贷款担保。据悉,虽然平安置业注册资本金只有3亿元,但中国平安为其提供的担保贷款已达200亿元,占整个集团为所有子公司整体担保金额的一半以上。
  而从平安信托的地产运作轨迹看,从最初投资有稳定现金流、风险小的成熟物业,逐步过渡到一些大型项目的收购,直到现在的合作开发,平安信托都选择了长期战略合作方式。
  "战略合作是平安集团进入房地产业务投资的最好方式,因为平安集团本身在房地产投资方面还比较陌生,选择合作进入可以规避很多风险。"有分析人士认为。
  平安信托一位高管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目前投资以长期持有的经营性物业为主,平安信托具备强大的投融资能力和完整的金融支持平台,在资本和融资渠道等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在物业投资和资产管理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寻找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已经成为其目前拓展投资业务的关键。
  目前,平安信托在房地产领域已投入10余个项目,涉及总金额接近100亿元,多以自有资金投入,并辅之以财务杠杆,而平安置业模式的合法性也得到了监管层认可。一旦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政策开闸,保险公司即可将办公物业或委托持有的物业转由保险资金持有,先期投入的自有资金即可套现退出。

  国泰人寿地产投资术

  如同10年前《兆亿传奇--国泰人寿之路》激发了马明哲将中国平安锻造成"兆亿"企业的雄心一样,在房地产投资方面,国泰人寿已成为了中国平安的标杆。
  国泰人寿总资产逾600亿元美元,在台湾保险业占有40%的份额。国泰人寿创办人蔡万霖当年凭着高超的房地产投资术,加之寿险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奠定了当今国泰金控的新金融版图。
  目前,国泰人寿在台湾地区拥有221幅土地,不仅分布在繁华的都会区,甚至连乡镇地区最顶级的办公大楼,许多都是属于国泰人寿的资产,这也使得国泰人寿有了"金融+地产"股的称号。
  蔡万霖的房地产投资方法很简单,在战略层面,坚守"只租不售"及"逢低承接";在战术上,采取"不买变更中的土地"、"不碰政府的公共工程"、"不盖超高大楼"等"三不"策略,在挑选土地上有"三要",包括"产权要清楚"、"地块要方正"、"马上要动工"。
  蔡万霖认为,土地的稀少性,使它和其他投资工具的投资理念非常不一样。土地如果卖出的话,赚也只有赚个几成,但如果不卖掉,价值就能不断积累,所以他认为土地投资的最高境界是出租而不是买卖。投资讲求"逢低承接",在台湾地区数次地产震荡中,蔡万霖却敢于在别人不敢买时勇于低档承接。
  至于"三不"原则,国泰人寿认为超高层大楼向来是经济景区最高峰时的产物,全球知名超高大楼建成后无一不赔钱。至于变更土地及公共工程,由于可能会触碰到复杂的政商关系,容易伤及集团企业的形象,成为国泰人寿投资房地产的红线区。
  国泰人寿的地产投资模式得到了中国平安的认可,成为其在地产投资上参考对象。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与台湾当年有很多不同,台湾当年房价上涨超越房贷利率的情况很难重现,但随着国内房地产结构趋于成熟,未来房地产投资势必由长期经营管理取代短期转价差的传统做法,留下具有长期增值潜力、租金收益稳定的优质商业地产,卖掉缺少上述条件的地产,是未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新经营走向。
  在台湾地区2005年不动产证券化产品上路后,"只租不售"已不再是国泰人寿房地产投资唯一的选择。当年,国泰金控整合旗下的国泰建经、三井工程、国泰建设和国泰证券等公司,发行了国泰一号REITs,预估收益率为4.13%,市场认购相当踊跃,公司获利达84亿元。
  利用所持有的物业的优势,打包发行REITs,已成为国泰人寿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对于中国平安来说,也是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所可能带来的新空间。

  未来新的增长点

  对于在地产领域的扩张为其带来了多少收益,中国平安方面对此讳莫如深,拒绝透露具体数据和规模。
  但中国平安2007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信托业务收入达到44.8亿元,同比增长320%,净利润为27.5亿元,同比增长451%。三季报还显示,中国平安投资性房地产由年初的16.6亿元增至37.7亿元。
  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国平安在北京购买的物业,以位于金融街的平安大厦为例,5万多平方米的可用面积中,有2万平方米用于自用,余下的用于出租,租金约为200元/平方米每月。拥有此大厦近8年间,地价的升值和租金的收入早已让中国平安收获多多。
  分析师表示,租金收入主要计入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在目前的估值中,对此收益率的预估为5%至8%,实际的情况可能更好一些,但由于目前地产投资在保险公司中所占的份额不大,即便超出对长期投资回报的影响有限,对估值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日后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领域放松管制,这将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目前,相关法规并未明确同意放开保险投资房地产领域,但也没有明确禁止投资,行业内将之称为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灰色地带"。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投资房地产可以为保险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现金流收入,更能满足保单的久期匹配,符合寿险业务的资产负债匹配原则,弥补我国债券市场不够发达的缺憾,有助于公司持续改善投资收益率。(张云)

作者:游客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标签:  平安,2318.HK,富通,Fortis,




相关主题
[新闻]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系列:五矿,江铜收购Northern Peru铜业 海归主坛 2007-12-08 周六, 14:40
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系列:【精彩照片】在多伦多股票交易所鸣锣开市 海归主坛 2009-11-23 周一, 04:19
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系列:中石化收购加拿大Tanganyika Oil 海归主坛 2008-9-27 周六, 15:56
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系列:中投向Morgan Stanley投资50亿美元 海归主坛 2007-12-20 周四, 11:47
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系列:【爆炸性新闻】著名的联想集团在美国“第三版”市场“粉... 海归主坛 2007-7-29 周日, 11:55
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系列:【重大新闻】外管局75号文的内部执行细则出来了,已经... 海归主坛 2007-7-02 周一, 00:07
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系列:会计丑闻令中国IPO热潮降温,投资银行业惴惴不安 (转贴) 海归论坛 2004-4-27 周二, 15:01
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系列:中概股“看门人”受调查(转帖) 海归商务 2012-12-07 周五, 23:09

返回顶端
  • [新闻]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系列:中国平安18.1亿欧元参股富通 -- tahiti - (6858 Byte) 2007-12-01 周六, 15:53 (1619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