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中國併購市場的新氣象 ZT Very educational!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國併購市場的新氣象 ZT Very educational!   
ceo/cfo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中将

头衔: 海归中将
声望: 院士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4/11/05
文章: 12941

海归分: 491633





文章标题: 中國併購市場的新氣象 ZT Very educational! (1195 reads)      时间: 2006-4-20 周四, 11:39   

作者:ceo/cfo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Tyrrell Levine / Kim Woodard

乍看上去﹐中國的併購市場給人以一種摸不著頭腦的感覺:一些外國人趨之若鶩﹐興奮不已﹔而另一些外國人則鬱悶得都快患上抑鬱症了。但再仔細一看﹐就可看出端倪來。樂觀派往往是正在以史無前例的大手筆收購中國業務的投資者和高層管理者﹐中國業務的戰略優勢和投資回報讓他們怦然心動。鬱悶派則是在中國從事具體操作的併購團隊成員。

我們過一會兒再說那些疲憊不堪的鬱悶派﹐先說說好消息:中國併購市場正在飛速發展。從2002年起﹐併購金額每年都在創下新高。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透露﹐2005年中國境內交易及外商併購的金額為460億美元﹐海外併購金額為70億美元﹐私人資本運營資金正在大舉登陸中國併購市場。普華永道一時間在上海和北京都無法招聘到足夠的併購專業人員。

先前一些不甚明朗的相關法規得到明晰﹐這也推動了市場的人氣。儘管不同的政府機構對管轄範圍內的併購交易有著各自的管理條文﹐而且有時口徑不一﹐但這種局面正在好轉。例如﹐管理著多家國有企業的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簡稱:國資委)在明確有關旗下管理資產的出售條例方面就做得不錯。

一方面﹐中國政府在提防著外國投資者通過併購可能控制國內某些關鍵行業﹐但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也把國內越來越多的產業向外資開放並允許他們開展併購交易。這是因為中國政府面臨的迫切任務之一就是對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只對國防、能源等一些關係到國家核心利益的企業才保留完全的控制權。因此﹐每年約有4,000-5,000家國有企業進行了企業改制﹐剩餘的國有企業還有135,000家左右。中國政府認為﹐併購活動是對國有企業進行重組和股份制改造的重要手段。

對中國併購市場感到樂觀的其他原因還有: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但許多行業都猶如一盤散沙。隨著企業間為了追求規模效益而開展併購﹐行業的整合將帶來廣闊的併購機遇。併購大潮已經在物流、零售等諸多行業展開。對於外資而言﹐推動他們從事併購活動的最主要因素或許是中國市場展現出來的魅力。併購往往是外資在中國建立低成本生產基地或擴大中國市場佔有率最省錢、最快捷的途徑。

興奮之餘﹐還需要保持謹慎﹐因為併購交易很容易會被搞砸了。在簽訂意向書之後的磋商階段﹐中國仍有四分之三的潛在交易最終還是化為泡影了。相比之下﹐美國在簽訂意向書之後達成交易的成功率遠遠超過了50%。導致談判不歡而散的典型原因包括在出價上僵持不下、盡職調查過程中出現不愉快(如發現了隱藏的債務負擔)和無力解決員工的相關問題。例如﹐一家國有企業可能要求至少三年內不能裁員﹐對於一個希望減員增效的外國投資者而言﹐這是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要求。

此外﹐達成交易之後併購雙方在整合過程中進展不順的可能性也很大。這是因為兩家公司展開實際接觸時真正的難題才開始顯現。即使是在同一文化背景和同一經濟體制下﹐整合也並非易事。麥肯錫(McKinsey)和安永(Ernst & Young)的研究現實﹐半數以上的併購交易損害了股東價值。

一家外國跨國企業試圖重組一家中國國有企業時將面臨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中國國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並不怎麼強調合同制、績效獎勵和利潤目標。可以想象﹐外國跨國公司的併購隊伍一定是忙得焦頭爛額﹐一方面他們要負責公司在華業務的運營﹐另一方面還要應付整合過程中遇到的文化、語言和經營理念上障礙。因此﹐併購團隊的成員往往心情壓抑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些障礙能否被克服?各種有關中國的併購研究報告提出了不少建議。其中一些較好的建議有:

-組建一個由海外和中國本土的精英組成的收購團隊﹐讓他們有充裕的時間和資源去完成任務。收購團隊應從收購對象內部尋求可以幫助他們完成整合工作的盟友。如果併購雙方之前就有商業往來﹐那就最好了﹐因為這樣買家就有足夠的機會去評估賣家的管理層﹐並與其中的精英鞏固關係。

-留出時間對收購對象進行提前考察﹐確保收購對象符合自己的發展戰略﹐然後在盡職調查階段要仔細審查﹐以消除潛在的隱患。

-對被收購公司的員工表示尊重﹐特別是在重組過程中更要謹記這一點。指手畫腳的工作作風在中國不大行得通。中國員工或許不會公開反抗﹐但他們私下裡會心生不滿﹐並會把這種情緒帶到日常工作之中。

-制定一個包括為重要管理人員和員工提供績效獎勵等措施的重組方案。

但據我們所知﹐各種研究報告似乎忽略了另外一種選擇﹐而在這個選擇中要涉及到中國的民營企業。我們並不是說中國的民營企業也會相互展開可行的收購﹐實際上他們目前還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但外商在中國開展併購時﹐作為合作夥伴﹐某些民營企業可能給外商提供很大幫助。

中國民營企業的崛起

阿里巴巴(Alibaba)、卓越(Joyo)等中國民營互聯網企業在過去幾年間的發展頗為引人注目﹐但中國的併購交易大部分還是圍繞國有企業進行的。這是因為國有企業往往是很多行業的市場霸主。他們的資本實力最為雄厚﹐也最具規模效益。

但這種局面正在改變。在國有企業經營持續疲軟、國家緊縮銀根(國有銀行不願再向國有企業貸款)之際﹐有一批新的民營企業正發展壯大﹐並與國有企業展開競爭。與國營企業相比﹐中國民營企業負債較低、生產率較高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當刮目相看的是﹐這些民營企業開始從產品質量、市場佔有率等方面向國營企業發出挑戰。零部件、水上設備、採礦機械等不少行業都出現了這種局面。

民營企業挑戰國營企業有時候會出現這樣的過程:國有企業的一位元老離職創辦了自己的企業﹐而且他的企業往往和這家國有企業處於同一個城市或地區。然後﹐這位元老開始從老東家挖人﹐如經營和銷售方面的人才。再後來﹐這家民營企業開始復製國有企業的生產技術﹐並在銷售方面搶走國有企業的一些老客戶。民營企業在員工退休金等社會福利方面斤斤計較﹐並且千方百計地降低成本﹐有的甚至不惜偷漏稅。與在國有企業上班不同﹐民營企業的員工知道他們必須好好幹活﹐否則就會受到老板的訓斥。起初﹐民營企業就像依附在國有企業身上的寄生虫﹐把國有企業的客戶中最在乎產品價格的那一批挖過來。隨著成本的降低﹐民營企業的財力逐漸雄厚起來﹐可以對工廠進行重大的技術改造。隨之﹐產品的質量也得到了提高。不久之後﹐民營企業在生產規模上也超過了國有企業﹐並開始挑戰後者的市場霸主地位。

蒙牛乳業(Mengniu Dairy Group)堪稱是最耀眼的民營企業之一。生根於內蒙古自治區的蒙牛乳業現已發展成為中國乳製品的第二大生產商。1999年﹐在辭去伊利副總裁的職務後﹐牛根生用從親戚和朋友那裡借來的100萬美元創辦了蒙牛乳業﹐並立下了超過老東家、成為中國最大乳業集團的宏願。7年之後﹐通過果敢營銷和科技不斷創新﹐蒙牛乳業的實力直追伊利。去年的年營業額達到近13億美元﹐與伊利的15億美元已相去不遠。牛根生也成為了中國的風雲人物。

儘管羽翼尚未豐滿﹐但民營企業的崛起已經對中國的併購市場產生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影響。

目前為止﹐民營企業尚難以成為收購目標。主要是因為民營企業主一般不願出售自己的股權或放棄對企業的控制權。作為企業的締造者﹐他們希望把企業交給自己的子女。此外﹐總體來說﹐民營企業目前還處於模仿階段﹐尚不具備自主創新的能力﹐他們的產品生產尚處於模仿國營企業的層面。這就意味著除了在一些最基礎的、科技含量很低的行業﹐民營企業一般不會與跨國企業展開正面碰撞。既然民營企業不是跨國企業的競爭對手、現階段也不適合收購﹐那麼為何還要談論他們?原因有二:首先﹐民營企業成長迅速﹐將來或許會成長為具有吸引力的投資對象。儘管負債偏低﹐但這些企業往往資金不足﹐願意交出少數股股權來換取資金。投資者不一定非要取得對民營企業的控制權﹐他們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定的影響力﹐如在董事會中有一席之地。戰略投資者還可以通過參股民營企業供貨商來掌握關鍵的原材料。或者﹐民營企業在地方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擁有強大的經銷網絡和客戶群。跨國企業向其注入資金和技術就可以使之成為在中國的生產基地。民營企業的優勢在於低成本、高效和知道如何在中國開展經營。跨國企業這樣做的主要弊端在於難以掌控民營企業﹐而且難以將投資變現。

第二點原因﹐正如上文所言﹐民營企業在外資重組國有企業時可以成為發揮重要作用的合作伙伴﹐特別是如果這家民營企業本身就起源於被收購的國營企業的話。他們在國營企業中擁有龐大的人際關係網。這意味著他們在談判桌上知道國營企業的狀況到底如何。此外﹐民營企業在評估國有企業的資產時更有發言權﹐並且可以找出隱藏的債務負擔。他們還可能和地方政府關係良好﹐使得交易更容易獲得政府的批准。所有這一切都有利於順利達成交易。

更為重要的是﹐民營企業在重組國有企業時可以發揮作用。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之間不存在溝通障礙﹐而且也知道如果避免許多常見的文化沖突。從人力資源方面來看﹐他們還知道哪些管理人員最具才幹﹐而那些人能力不足或者會給雙方的整合設置障礙。而且﹐他們還知道如何降低成本﹐因為他們已經是削減成本的專家了。他們能得到什麼實惠?好處主要體現在有利於其增長上。

當然﹐制定出一個讓三方均能接受的協議並非易事。在這方面﹐並沒有多少現成的例子。一個方案是由三方共同出資組建一家新企業。另一個選擇是跨國企業和民營企業根據出資比例參股國營企業。採取哪種方案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當然﹐在中國﹐任何新生事物都可能受到監管部門的嚴格審查﹐但從親身經歷來看﹐我們發現並沒有什麼監管障礙是無法逾越的。實際上﹐許多政府官員從內心裡希望看到跨國企業和民營企業聯手參與國營企業的重組。跨國企業可以提供資本、技術和國際銷售渠道﹐而民營企業可以提供當地的信息和關係網﹐以及嚴格的成本削減措施。二者聯手﹐一家機構臃腫、缺乏活力的國營企業煥發青春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除了民營企業的崛起之外﹐中國併購市場還有什麼新氣象?首先﹐中國併購活動肯定會繼續增長﹐但增速可能放緩。以交易價值而論﹐2005年就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峰﹐至少今年不會超過2005年的水平。2005年﹐如果不含出售中國大型銀行戰略股份產生的120億美元交易金額﹐當年的併購金額與上年持平﹐不過交易數量增加了15%。

不過﹐隨著私人資本運營資金的湧入、監管環境的改善、服務業等更多行業對外資開放﹐併購活動應該繼續增長。推動中國併購市場發展的原動力源於以下幾個因素:可以獲得低成本的製造業產能和市場佔有率﹔在一些四分五裂的行業中﹐企業正盼望擴大規模﹔收購戰略性資產和高速成長的中國企業有望帶來豐厚回報。這些因素使得中國這個市場太具吸引力了﹐不容忽視。

(編者按:Tyrrell Levine是一位項目經理﹐Kim Woodard是投資咨詢公司Javelin Investments的首席執行長﹐Javelin在北京和上海設有辦事處﹐專門從事併購交易。)

(本文譯自《遠東經濟評論》)

作者:ceo/cfo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大陸普通小康之家,也開始進軍美國房地產市場「在美國一棟房子的花銷在北京只夠... 海归商务 2011-7-30 周六, 01:12
強烈要求98和風情合併﹐分則兩敗﹐和則雙贏﹗目標市場重合﹗ 海归风情 2006-3-14 周二, 08:26
外資銀行初嘗甜頭 繼續搶灘中國市場 (zt) There are lots... 海归论坛 2006-2-27 周一, 23:34
以前有"日本現象",現在出現"中國現象&qu... 海归论坛 2005-12-04 周日, 12:37
大型投行在中國IPO市場佔據獨特優勢. Dominating the Ch... 海归论坛 2005-9-23 周五, 05:59
【證券市場新聞ZT】滬指急跌逼近1200 中國股市遊走生死邊緣 海归论坛 2005-1-20 周四, 13:40
[徵才]徵求在地市場調查人員 海归招聘 2012-2-29 周三, 14:34
安校,您终于等到了 - 碳交易市場 發改委明年推出 海归主坛 2009-10-13 周二, 01:35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ceo/cfo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