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人物:MBA:瑞士制造——一个80年代MBA的故事(转贴)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人物:MBA:瑞士制造——一个80年代MBA的故事(转贴)   
安普若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元勋

头衔: 海归元勋
声望: 大师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4/02/21
文章: 26038
来自: 中国美国的飞机上
海归分: 4196257





文章标题: 人物:MBA:瑞士制造——一个80年代MBA的故事(转贴) (2065 reads)      时间: 2004-6-30 周三, 08:18   

作者:安普若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MBA:瑞士制造——一个80年代MBA的故事


作者:高中 2004-6-30 1:10:43


中国新时代


MBA的诞生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却已成为世界工商界的一个声名显赫的精英的符号。MBA始自美国,传到中国还不到10年,如今已经沸沸腾腾,尽管褒贬不一,但MBA、EMBA在塑造工商界领军人物方面所起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不可忽视。

为读MBA,先去德国

我是1984年开始考虑攻读MBA的。当时国内还没有此项课程,只能去美国或者是欧洲的几所名校去读。攻读MBA必须先考GMAT。一次,我准备去湖南出差,在“中信”办公室开证明信时,恰好遇到一个同事也在开证明,说要参加考试。当时我浑然不知GMAT为何物,却在同事的怂恿下,为了与他作伴,稀里糊涂地参加了考试。当时全国的报考人数只有30来人,真没想到一次偶遇却成了我日后报考MBA的基石。

学校的报名费用要25-30美元,当时还没有互联网,信息闭塞,我只向两所美国学校和两所欧洲学校分别递交了我的入学申请。100多美元加上邮资对于我来说,在当时已经接近天文数字。幸运的是我先后收到了两所学校的入学通知,但当时的公派留学里不包括MBA,学MBA得完全自费。当时的单位领导并没有意识到MBA的重要性。我向公司要求公费去哈佛,领导跟我说公司预算里面没有留学费用,你能自己找一个公司赞助你留学吗?因为接受了多年的正统教育,当时我认为自己找赞助留学名不正言不顺。于是,我选择了另一条路-去德国上大学。因为德国大学里有一条百年不变的规定:不能允许任何人因为交不起学费而错过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我在德国学习的课程虽然不是 MBA,但对于我却是极好的缓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社会主义国家到资本主义社会,我对文化差异有了了解,也为我一年多以后正式就读MBA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国际化的MBA

1988年,我收到了瑞士国际经营管理发展研究院IMI(就是后来的IMD)的入学通知。这所学校在风景秀丽的日内瓦,联合国机构的总部就设在日内瓦湖边。IMI创立于1947年,尽管是一所欧洲学校,确是在中国人的倡议下建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的资源委员会派代表团去美国学习国际贸易、投资管理,在给代表团传授经验的人中有一些瑞士著名的企业家和教授。中国代表团成员多是饱学之士、学贯中西。听过瑞士儒商的介绍以后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中国代表团成员在学习之后正式提出:既然国际化的工商管理教育如此重要,为什么不设立一所学校专门教授这类课程呢?受此启发,瑞士人回国后创立了IMI。IMI的MBA班只有50个人,占学校财政收入的14%。作为一所非盈利的欧洲工商管理最高学府,IMI得到了工商巨子的鼎力支持,雀巢、 BP英国石油公司、IBM等都对学校提供了巨额赞助。学校有多种多样的学习班和研讨会,最短的只有几天。探讨的课题从如何当好董事长到家族企业的运营实践,从最新的信息产业到美国股市的黑色星期五,从造成世界性恐慌的石油危机到新世纪的人事管理。

当在纽约华尔街摩天大楼里被日常工作搅得头昏脑胀的大班、当伦敦五金交易市场上精疲力尽的五金大亨、当香港、沙特阿拉伯及东京的房地产商突然造访湖光山色的瑞士时,他们发现可以在此真正意义的与世隔绝,专心致志地探讨影响世界经济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他们的妻女也随之而来,在日内瓦的商店里疯狂购物,享受地地道道的瑞士山村的安逸生活,还可以就近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所以,尽管IMI的MBA班只是一个小班,因为常有世界各大企业的董事长、CEO前来学习,学校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其毕业生的就业可能性也随之上升。法国枫丹白露的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每年培养MBA400人,现在可能有800人,哈佛每年要培养MBA1000多人。这些学校与批量生产 MBA的学校相比,有量身定做的感觉。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学费世界第一。80年代时学费就达3.5万瑞士法郎。好在这些地方讲信用,同时也信任你,只要你能出示一张银行存款证明就可以。我把征集到的亲朋好友的钱同时转到一个账户上,开到一张银行证明,随后在当天又一一转回,又交了1/10的首期付款,我的 MBA之梦就这样实现了。

IMI的特点是国际化,不像当年美国MBA教的全都是美国的案例,也不像欧洲克隆的美国MBA。其师资和课程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的:南非的教授讲授国际营销,哈佛的教授讲战略管理,阿根廷的校长讲授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法国的经济学家讲授财务管理。学生的组成也是国际化的,我们班上53个人来自18个国家,学生的职业和学历各不相同,1/3以上是工程师,还有几个律师、几个会计师、几个博士。女生在班上占 20%,我是第二个在瑞士读MBA的中国人。班上还有六七个日本人、一个印度人、10来个北欧人、2个南欧人,其他的以美、英、德、法居多。

入学面试,面露怒色

MBA课程是幸存者的课程,入门难,一定要有3年以上经理职务的经验,GMAT须达 600分左右。几乎每个学生都要面试。记得我面试时,主任问了我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工作经历,回答不费吹灰之力。毕竟多年从事投资项目管理,经验远远超过其他候选人;第二个问题是“中国人真有钱来上学吗?你为什么会有钱?”我答有,却当然拒绝回答“为什么”。第三个问题是“你毕业以后能够当中国政府总理吗?”听到第二个问题时,我已经面露怒色,因为这是我的隐私。第三个问题更是恼人,“18个国家的学生都要回到本国去当总理吗?”我问考官:“你们这里是总理培训班还是经理培训班?你们要对学员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我来自发展中国家,就必须具备总理之才!”一席话把主任说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他笑着说: “你的口才不错,我收你了。”

魔鬼教育,生存竞争

MBA课程是魔鬼教育,讲究生存竞争、商海无情、适者生存。整个课程设计得让你必须日理万机、肩负重任:有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题、永无休止的讨论、名目繁多的考试。它是对当代经理阶层生活的模拟。我们当时有17门课程,论文要在毕业前一个月交,但是却没有专门时间写论文。学校是末位淘汰制,有2门以上不及格者将在期中或期末除名。我通常的作息时间是早上6:30起床,7:30到校,课后参加小组讨论到晚上10:30,深夜11:30到家开始做作业。

整整一年多的课程就是一年多的“打仗”,上课不是发言而是“开火”,因为你的分数计算有1/3来自课上的抢答,而且只计算正确的,错误的扣分。一年多的学习中从来没有周末,有时候我甚至怀疑但丁的《神曲》“地狱篇”就是在MBA学校写成的。

巨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挫折,使人产生极大的失落,几乎每两年就有一名MBA学员因不堪重负而结束自己的生命。记得那年的圣诞节我没有休息,回到学校听一个德国律师问起“为什么一起租房子的日本学生没有到?”这学生的家长也不断询问这位学生的音信,这时候大家才想到该去看看他。结果发现这个聪明却少言寡语的学生在浴室里用塑料布、胶带将自己捆绑窒息而死。最后经瑞士警方证实死者为自杀。校方查阅了上学期的考试成绩,他的国际营销学成绩不及格,恐怕这便是他直接的死因。

当然,辛劳也有高额的报酬,踏入这个圈子以后我才知道做生意是如此轻而易举。高层之间传递的货物及服务的信息准确而简洁。在校期间,我居然做成了两笔生意!加上毕业前的实习,一个月里的日工资达700美金。一学期下来,不但学费早就补足了,还攒下一笔钱。毕业后摆在我面前的机会都是跨国集团高级经理的职务,我的工资比入校前在中信的工资长了 300倍!

月初,我们当年的MBA同学将在美丽的南欧——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再次相聚。当年的同学现在都多多少少掌握着一方资产:或在知名跨国企业任高管;或在执掌显赫的家族企业;或腰缠亿万,富可敌城……

作者:安普若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旅游娱乐业:瑞安124亿杭州建梦幻电影世界 (转贴) 海归论坛 2005-6-15 周三, 00:04
贴图:瑞士的湖光山色加花菇凉 海归酒吧 2013-7-11 周四, 13:42
行业动态:瑞士银行将重组投资银行业务,再裁员2000个岗位(转帖) 海归主坛 2008-10-26 周日, 06:52
瑞士留学:瑞士教育制度 海外留学 2007-3-15 周四, 15:49
世界旅游业竞争力的世界排名:瑞士第一,奥地利第二,德国第三。中国。。。 海归论坛 2007-3-02 周五, 18:12
新海归系列:瑞士银行QFII三杰 (转贴) 海归论坛 2004-4-13 周二, 16:09
梁山石燕 : 富士康—灰色的回忆,伤痛的话题 (转贴) 海归主坛 2010-5-28 周五, 13:57
投行系列:摩根士丹利之星在中国大陆陨落(转帖) 海归主坛 2010-1-02 周六, 01:01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安普若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什么是QQ号码? MSN
  • 人物:MBA:瑞士制造——一个80年代MBA的故事(转贴) -- 安普若 - (3283 Byte) 2004-6-30 周三, 08:18 (2065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