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ZT: 印度也起“海归”潮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 印度也起“海归”潮   
wanderer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准将

头衔: 海归准将
声望: 学员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1232

海归分: 168152





文章标题: ZT: 印度也起“海归”潮 (1571 reads)      时间: 2004-5-31 周一, 18:59   

作者:wanderer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我猜几年前我得呆在美国,因为那是技术创新之地。但现在印度成了技术创新之地,所以我来到这里,”印度技术工程师拉吉.英伽(Raghi Iyengar)宣称。他的经历是在美国的数千印度人发展历程的写照。

早先10年,英伽先生先在微处理器主导制造商英特尔(Intel)工作,随后进了一家由印度“天使投资人”投资的科技初创公司,但该公司以失败告终。后来,英伽先生有了新的美国雇主,并为他在印度班加罗尔建立了一家后台支持公司。他每月都在波士顿的家与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之间往返,以监督大楼建设管理软件的开发情况。他也许即将成为“已完成转型的一大群同道”中新的一员。

有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正拿自己在美国6位数的高薪来交换在印度的机遇。如果现年39岁的英伽先生敢于冒险一搏,那他也将加入这个回归大军之列。

“每个月,我都要收到多达7份商业计划书,其中多数来自在美国的印度人,他们表示想回国创业,”经营私募股本基金IndiaCo的拉胡尔?帕特瓦尔丹(Rahul Patwardhan)说。IndiaCo基金位于孟买附近,而孟买正处于印度人才回流道路的交汇点。

“他们带着商业计划而来,准备开发软件、生物科技,以及纳米科技领域的产品,而且他们想离自己的大家庭近些。这是个不错的平衡方式,”帕特瓦尔丹先生说。他的基金获得了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印度科学技术部的支持。

现在海归的人数可能不是很多,但趋势正在呈现。不过,轻易把该趋势与美国对抗离岸外包的情绪联系起来,也许过早。相反,又一批身在美国的印度人终于在印度部分地区发现了耀眼的机会。在国大党主导的新一届政府统治下,这种状况不大可能改变,因为新政府仍期望把印度IT业的成功作为一个标志,表明该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日趋重要。

那么谁在回来?为什么要来呢?

首先,这一趋势的历史远早于目前的这段上升时期。十多年来,身在美国的印度工程师兼高科技企业家就一直在返回印度。这些白手起家的IT大亨通常在印度涉足基于产品的初创企业,还有少许慈善事业。2000年后,由于美国高科技支出紧缩,归国印度人的类型和数量都发生了变化。现年二十五六岁的程序员,曾在2000年前的IT服务业兴盛期立足美国,但2000年后失了业,因而返回印度萧条的科技就业市场。

在高科技大亨和科技新手之间还有一类人。得益于印度蓬勃发展的IT服务业所提供的机会,有经验的中层高科技专业人士成为了市场的新焦点。

其中一个例子是纳雷什?古普塔(Naresh Gupta)。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为美国软件支持公司Adobe在印度创立了一家研发中心。

“即使在那个时候,离岸业务模式似乎也总能实现。机会一出现,我在三天内就搞定了,”38岁的古普塔先生说。他是一位人工智能专家。

Adobe、英特尔和其它已在印度开展业务的高科技跨国公司,已成为印度专业人士归国的重要渠道。这些人渴望调到印度去工作,但又不想变换公司。

这些公司旗下有所谓的“印度研发中心”,那里全是印度海归人士,他们不愿牺牲美国公司的工作环境,但又渴望获得置身印度带来的好处,比如能靠近他们的大家庭。

“这有点像步入一个未知领域,但如果这步跨越是在你目前工作的美国公司中做出的,确实能使它变得可以控制,”39岁的苏蒂尔?塞蒂(Sudhir Sethi)说。他从事行业系统软件的开发,并曾帮助英特尔在班加罗尔设立公司。

42岁的阿肖克?赛古(Ashok Segu)是一位初创公司的创业者,代表外国公司领域的一个小群类。他先前在科技集团Amdha从事企业内联网项目,为毕马威(KPMG)提供电子商务咨询,接着就果断地投身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主宰硅谷的创业文化。

“那真令人陶醉,我希望自己已把同样的精神带进印度,”赛古先生说。因2001年股市崩盘,他第一家初创公司在美国的首次公开上市告吹。

在归国印度人为家乡风险产业带去的方案中,包括美国激进的风险资本市场中训练出来的风险意识,及一套管理手段。“这让一代印度人体验到一种新的做生意之道,”帕特瓦尔丹先生表示。

例如在硅谷,失败可能是荣誉的象征,但在印度,情况还是恰恰相反。几乎每个从美国归来的印度人名下都有一家倒闭的初创企业。即使有些人整个职业生涯都在为大型技术公司工作,而且已随雇主同赴印度,他们也都带着有益的失败教训而来。

例如塞蒂先生,他在为英特尔工作时,抽时间推出一个“企业对消费者(B2C)”网站,并得到一家公司内部风险资本基金的资助。“当然,企业对消费者模式失败了,但我却在失败中成长起来,”他说。

益处其实还不止这些。Adobe的古普塔先生说,他来自一个传统的印度家族企业,这种企业缺乏透明度和道德规范。作为一家美国公司的印度分公司老板,“我决定从一开始就发出正确的信号,而奇妙的是,我得到热烈响应。我年轻的工程师同事们希望业务清晰透明、雇主诚实正直。我已让他们体会到(这种生意方式),而且我确信,这将对印度产生长期影响。”

第二个益处是,新生企业将培养出一种“协作而非竞争”的文化。这在美国科技公司很常见,但在印度则难得一见。印度等级森严,压制了观点的自由表达。“我不得不创建一种健康对抗的文化,”赛古先生表示。他承认自己“感到茫然”,因为印度缺乏“硅谷那样的生态环境,在那里人们畅所欲言”。

然而,已出现一些有益的滴漏效应,因为美国的风险资本基金已开始关注。“我们过去或许忽视了投资于纯粹的印度公司。现在我们不仅让我们在美国所投资的公司将后台业务外包至印度(因为成本较低),而且我们还有一长串在美国受过培训的潜在招募对象,可以用来管理印度那头的业务,”旧金山NeoCarta Ventures的合伙人兼首席信息技术官邵卡特?沙明(Shaukat Shamim)表示。

总而言之,这是一种新的商业手段。目前,归国的印度技术专业人士正在微观经济层面播下这种商业手段的种子。苏布拉塔?米特拉(Subrata Mitra)曾在硅谷为IBM工作了近4年,他表示:“在这里创业只需硅谷创业资金的一小部分,这真有趣。我就想让同事们有这种感觉,”米特拉先生说。目前他正在印度兴办第三家初创公司。

许多印度人的归国行为被认为是为国家“作出一些回报”,他们对此感到脸上有光。这似乎不是一个有意识的目标。当然,那些在美国的IT大亨们除外,他们在印度著名的科技学院建立了研究中心,还在自己的家乡修了公路。

“实际上,每个归国的人似乎都在为国家做贡献,”帕特瓦尔丹先生说。


作者:wanderer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印度阿三海归的天才 海归商务 2013-10-02 周三, 20:27
这个点子好:印度“我行贿了”中文山寨网站已增加至三家 ZT 海归商务 2011-6-12 周日, 10:19
[转帖]七十亿人如何与地球共存:印度人口将超中国(组图) 海归商务 2011-2-24 周四, 23:12
一切男人的梦想:印度一宗教领袖娶39妻 三代181人大合拍(高清组图) 海归酒吧 2011-2-20 周日, 13:13
“去死吧,官腔文字!”:印度掀简易英语运动 海归论坛 2007-3-20 周二, 11:47
[转帖]和谐社会看国外:印度人穷得滴血为何不仇富 海归论坛 2006-10-25 周三, 17:07
[分享]陈志武:印度比中国强在哪里?张五常:从印度人材说包办定律。张维迎:... 海归论坛 2006-10-10 周二, 20:10
[转帖]当“中国造”遭遇印度:印度政府更像啦啦队 海归论坛 2006-6-29 周四, 05:46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wanderer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ZT: 印度也起“海归”潮 -- wanderer - (2757 Byte) 2004-5-31 周一, 18:59 (1571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