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表妹可喜欢这个岳姐姐的文章啦,当然,表妹认识她,经常给她打电话。最后一个小标题的朋友就是阎焱。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表妹可喜欢这个岳姐姐的文章啦,当然,表妹认识她,经常给她打电话。最后一个小标题的朋友就是阎焱。   
花仙子她表妹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表妹可喜欢这个岳姐姐的文章啦,当然,表妹认识她,经常给她打电话。最后一个小标题的朋友就是阎焱。 (1114 reads)      时间: 2003-9-28 周日, 10:10      

作者:游客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香港,香港(转载自搜狐)
——一个内地财经记者亲历动荡香港30天
岳冰清
提要:

没有任何理由,面对突如其来的局面时,要不自认倒霉,要不扭转乾坤。探询动机的企图是徒劳的,结局说明了一切。

回归后的香港因内地的大门逐渐打开,可以直接与世界对话,从而弱化了窗口的作用。同时,香港也不再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唯一通道。内地越开放,香港就越没落,现在看来,这个趋势是难以阻挡的。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也许才能更好地理解温家宝总理鼓励港人强者自强的用意。

如果一味倚重内地市场,香港就只能继续它看他人脸色的生活,过去是英国人,现在是内地市场。杯水车薪的权宜之计是没有前景的,它将因失去独立的“格”势而失去已有的魅力,就像丧失了人格一样不齿地生存,这才是真正可怕的。

如果香港经济沦为依附经济,打击的不但是香港所谓的心理优势,它还会迅速淹没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潮流里。这也是中国政府最担心的。由于接受殖民地的统治,混杂的教育导致香港没有形成自己的主流智慧,表现的形式就是利益至上,思想飘摇。当朋友指给我看缆车那转动了100多年的轮子时,我不禁叹息,情人香港的角色会让世界都感叹它的韶华易逝。

香港始终没有明确自己活在哪里?不清晰的定位来自于对自己不清晰的认识,不承认自己的千丝万缕与内地紧密相连的现实。因为在心理上,香港从来没有真正的回归。如果不能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香港就不可能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更谈不上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

孩子哭了

七月的香港,空气里始终漂浮着一种蠢蠢欲动的东西。7月9日下午过关后,“迎接”我的是傍晚五万人的大游行,维多利亚公园像过节一样热烈。自从1999年北京大学生抗议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后,我再也没有见过这样壮观的场面。这个弹丸之地显然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热闹过了,SARS过后,人们压抑的情感终于释放出来了。

7月1日,我依然留在深圳景新花园。和往常一样,下午四点半,我到对面的莲花山散步,安静的山路上遇不到几个人。走到山顶,一大群人围着邓小平塑像前的花篮拍照,那是总理温家宝刚刚留下的。彼时的香港,大街小巷人声鼎沸,号称50万人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地走在皇后像广场。

香港的媒体可以大声说话,每天的头条都是那样新鲜刺激;他们也很有“胆量”,好象每一家报纸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政治局常委,随时提供消息,且言之凿凿。整个七月,在跌宕起伏的香港局势中,媒体在冲锋陷阵的同时,也成了受益者,我们附近的OK店,每天早早地就卖光了报纸。

7月1日的《信报》上,刘迺强先生对此次游行动因和它将产生的结果的分析,事后证明称得上“先见之明”。刘先生说,以本地事务为主题,7月1日的游行是历史性的大规模。而媒体政客推波助澜,香港市民原则上不反对立法,只是以某种显眼的方式表达他们的不满。至于董建华先生,不会因民众上街而遭罢免。

周日,朋友带我参加一个普通话基督教会活动时,主讲老师说:“主的舍己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现在就是要舍弃高官的位置,让有能力的人来做,造福大众。”老师把教友们当做了特首。

之后的事情颇有戏剧性。7月16日,财爷梁锦松因“偷步买车”事件黯然辞职。几天后,梁被香港记者撞见在金钟搭乘地铁,而周遭民众没有任何反应。与梁同一天辞职的是负责推销23条的叶刘淑仪,相比之下,在香港最新的民意调查中声望最低的叶太的离职高调风光,鲜花酒会一应俱全,香港右翼媒体只能以人身攻击的方式“追打”,在其“扫把头”发式上做做小文章。

其间,英国首相布莱尔因“凯利自杀案”在本国舆论的围剿下访港,赶上飓风登陆,借故匆匆离去。即使如此,布氏还是到长江实业参观,与李氏父子会面。在世俗层面的生活里,金钱也许真是万能的。

直到8月4日港府正式宣布唐英年就任财政司司长,局势似乎稳定下来。香港的记者开始了新的竞赛,在唐家的门口蹲班。第二天,唐家的佣人上了报纸头版,她出来给记者送糖水的图片非常清楚。备受抨击的董建华在7月20日受到中央政府多位官员的接见,返港后放下身段,亲近民众,从而暂时得到舆论的谅解。

朋友建议我温习一下明史。我说:“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他说:“还没糟糕到那种程度。”万历年间的那段历史黯淡得气若游丝。

香港的身影如此妖娆

来香港的第二天,一个朋友下午没有去上班,我们在夜上海吃过午饭后,没用多久就把金钟和中环整个走了一圈。在香港公园避雨时,他指着对面不远处依山势而建的高楼矮屋说,那就是所谓的“半山豪宅”。绵绵细雨中,那里仿佛是山城重庆,朦胧凄美。在文华酒店门口,他指着门外的护拦说:“他(张国荣)就掉在这里。”或许这里以后也能成为一个旅游景点。他带我到这家酒店喝咖啡的另一个原因是,文华是香港最有历史的老牌酒店,来这里的人一般很有身份。

那个时候,我没有看出香港和上海有多大不同,没有上海大,没有外滩气派,一幢一幢的大厦排列在那里,不撑遮阳伞也晒不到,总会有一块接一块的阴凉。在汇丰银行总部空阔的营业大厅,我想起了座落在外滩边上的浦发银行营业部,那里是解放前汇丰银行的故址,那是我见过的最富古典气息的营业部了。

有一个晚上,我和朋友从山顶的峰景酒家吃完晚饭回来,他指着缆车的轮子说:“它有100多年了。”我这才意识到,香港也曾经历过战乱,也曾千疮百孔,也曾有过张爱玲小说里描述的凄惶,香港没有贵族血统。但现在,它看不起自己的出身。

我们坐缆车下山的时候,令人迷醉的点点灯光在窗外闪烁。我说:“要是它再快点就好了,就和坐过山车一样啦。”他睁大了眼睛说:“我觉得它已经很快了”。因为吃了太多美味的澳大利亚烤羊肉,我感到非常饱,就在中环和金钟一带的天桥上闲逛。

那个晚上,我看到了夜香港分外妖娆的一面,与星光比高的灯火就那样随意地一眨一眨,让你看得见,感觉得到,但摸不着,那种温柔痴迷的气息却抱紧你,诱惑你去接近它,赖在它的怀里,不肯离开。

这灯只要是亮着,就能勾引起人的各种情怀,似乎总是有“蓦然回首”的那一刻。

朋友笑我来香港的第一天居然去了香港艺术馆,结果在里面不过是乘乘凉歇歇脚而已。其实,香港艺术馆的台阶很艺术,坐在那里拍照,只把台阶当背景,看上去有点神秘。但现在这灯火告诉你,你可以轻视它没有内涵,但不用指摘它,因为它本来就是裸露的,它让你看见它的美,而不是感知,那对它来讲太深奥太飘渺了。

怨在心里。只有在那样的夜晚才能体会香港人那样的失落。香港人一直都对回归前的繁华念念不忘,回忆起来一个细节都是“以前啊”,那么无奈。听着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在香港最繁华的地带穿过,似乎殖民地时期的硕果枯萎了,他们的希望也就跟着枯萎了。怀旧心态一直缠绕在香港人心头,“回归以后我们还有什么”,这样反问,有点极端。 宛如恋爱中,一个任性的娇媚女子向爱着她的贫穷男人索要更多的金钱而不是关爱,而她自己却说不清楚究竟爱不爱他。

白天的香港其实也很美。朋友带我去阳明山庄旁的大潭水库爬山,绵密的翠绿陪衬着海水、湖水、蓝天和白云,交织成一幅安静的壁挂。也许因为临近傍晚,行进过程中我们没有碰到其他人。我跟在他的后面,努力地想呼吸到更多山的气息。已经不吃中餐只吃西餐的朋友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城市像香港这样依山傍水。”据他介绍,香港的用水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大潭水库,一个是内地。他指着悄无声息的湖水说:“这里的水肯定是安全的,经过严格的净化程序,内地来的水就说不好了。”使用内地水源的香港居民一般在离繁华地段比较偏远的西边。

在内地走惯了大江大河,在香港感受到了女人般的温婉柔蜜,学做十足的女人到香港最好了。朋友说:“内地地大物博,所以,人的想法很大气,思想深刻,但容易不切实际,总是追求世界第几第几。香港地段狭窄,生活现实,所以,香港人只看眼前,追求实用。”

来香港的第一个周末,朋友带我去赤柱市场。它让我想起了北京的秀水,卖中式服装和用品,因为这里是“鬼子”的聚集区,外国人喜欢在自然景观优美的地方居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条街就是中环后面的士丹顿街,街上一家家欧洲风格的小酒吧,会让你以为置身在欧洲某个城市。我们到市场背后的酒吧小坐,一条大狗跑出来吓着了我。我在梅窝、芝麻湾、长洲、大澳和大屿山游荡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强壮的吐着舌头的大狗。朋友说,在香港这样炎热的地方养狗,对动物实在是不人道。那天晚上,我们就在附近吃西班牙菜,听听不懂的西班牙歌曲。

晚上,我搭双层巴士回家,终于领教了香港司机的高超水平,在窄窄的山路上,驾驶着又高又大的大巴,不但能与其他车擦肩而过,还能稳稳地停靠,自如地转弯、掉头。真是胆颤心惊!

俯瞰浅水湾静谧的夜晚,我笑了笑,这个富人区每个窗户里正在发生的事,也许就是明天报纸上的头版新闻。两天后,香港廉署突然采取“舞影行动”,从浅水湾带走了杨受成,这位英皇集团的老板涉嫌行贿买奖。

香港没有私生活,太小了。

知道自己生活在哪里?

7月14日开始,我大多数的时间出没位于中环和金钟的朋友们的办公室。周末,朋友会带我去附近的岛屿晒太阳。

之后的一个月里,香港媒体上的好消息似乎接踵而来,加快筹建粤港澳大桥计划,加强与广东的合作,开放内地居民来港的个人旅游。但现实的投资银行家们心里清楚,CEPA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其他救急措施也仅仅是权宜之计,而杯水车薪的权宜之计是没有前景的。尽管《远东经济评论》认为,CEPA已经初步显示了它的作用,但它同时指出,香港经济步履蹒跚的真正症结在于结构性问题,纵然旅游业和出口大幅回升也无济于事。通货紧缩的越陷越深、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和房地产市场的萧条仍困扰着企业和消费者,成为香港经济的顽疾。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萎靡,已经让倒了霉和还没倒霉的投资者噤若寒蝉。

每次到朋友的办公室去,我都喜欢站在窗前,窗外就是维多利亚港。望着两岸风格迥异的高楼大厦,很容易沉溺在既有的繁华景象里,却不知道这繁华几时就成了过眼云烟?

他指着对面的码头说:“如果政策放开,深圳和珠三角的口岸允许外国货船停泊后直接进入内地,没有人会花高出几倍的价钱在这里靠岸。”每次乘船去附近的岛屿时,朋友也总会让我看停泊在海面上的集装箱,告诉我他们是属于哪个家族的。朋友在南丫岛上给我买水的时候,我挑了一个包装特别的瓶子,他说:“你在给李家交税。”而他自己则给包家交了税。香港的零售业市场无非就是在少数几个大家族手里。

在香港的跨国公司里我接触了四位白领女性。M在国内读完大学,留学美国,并在美国大公司有过实际的工作经验,来港后就职某公司管理层;R自小在美国长大,完成学业后到香港工作;N在国内受教育后来港,已经有十年;Y则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香港本地女性。虽然经历和背景差别很大,但她们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相似,她们是那样热爱自己的工作,努力跟着节拍在旋转。在经济萧条的时期,她们的压力可想而知。N告诉我,好象没有假日的概念,在跨国公司,淘汰机制是不讲情面的。R开玩笑地说:“再裁员,就剩下公司的前台了。”即使素面朝天,她们的状态却让我感觉到她们原来是那样得美。

无论何时何地为何,人在全情投入的时候一定最美。

这些有了家的白领大多在半山或浅水湾租房子住,而并不置业,除了地产市场没有前景,更重要的原因也许是,在内心深处,或多或少的不安全感让她们并没有把香港当作自己最后的居留地。

我想起了一句话。为了后继有人,拿破仑不得不与约瑟芬离婚,他告诉她:“在政治上是没有良心而只有头脑的。”涉及到生存问题时,同样是只有头脑的。

7月底,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却突出地反映出眼下香港模糊的思路。

7月31日是香港证监会与联交所就《有关对保荐人及独立财务顾问监管的咨询文件》咨询的截止日。该文件意图在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并相应地让中介机构承担部分监管职责,强化个人在IPO交易中担负的责任,从而达到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港报称,这个文件引来在港的中小中介机构的强烈反对,甚至要组织自己的行业协会,保护行业利益。SFC的理由是,由于去年接连发生上市公司出现丑闻和问题,引致公司倒闭,而现在在港的多数上市公司的注册地不在香港,所以,调查核实资料有困难,因而监管时“特别倚重”保荐人所做的判断和核实资料。在这个文件里,SFC参考了英美的一些做法,据说,在起草的过程中,英国专业人士亦参与其中。

一些中小中介机构的人士认为,现在来港上市的企业多数是内地的民营企业,用美英规则来监管它们是否合适?为什么没有吸收中国证监会十几来积累的一些经验呢?如果延循拼凑英美规则的思路,SFC很难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香港资本市场的规则。让中介机构承担持续保荐责任在其他地区没有先例,由于律师、会计师和评估师不在SFC的监管范围之内,要求保荐人对他们的工作负责,这显然是在分配社会责任时,没有考虑到谁更有资格承担责任和能力,SFC此举有转嫁监管职责的嫌疑。

坚持或改变某种固有的思路都很艰巨,尤其是在看不清楚它的未来的时候。

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Ben Simpfendorfer对《远东经济评论》说,香港曾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亚洲繁荣之都,但目前在许多方面越来越像中国大陆的一座城市,以致于需要在这一地区经济圈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供职于某投资银行的朋友态度更鲜明,他说,香港并非像西方国家那样属于完全的资本主义,它的殖民地经历使它的经济发展带有垄断的性质。香港没有搞清楚自己生活在哪里?它没有认识到,它过去的繁荣是建立在中国内地封闭落后的基础上,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机会,现在,这个机会永远地过去了。随着国门的打开,中国窗口企业使命的结束,香港很难像从前一样借助内地对其与世界沟通的依赖获得新的发展机会。而香港本身金融服务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挥,也没有搞清楚它的服务对象在哪里?

只要你买东西,不说话都可以

每次看到那些有了年纪,而依然穿戴鲜艳的服饰,在商店里精挑细选的老太太,我都会很开心,精心的化妆虽然挡不住她们额头上的皱纹,但和她们一起购物,不是陪衬了我的年轻,而是她们仍然点缀着生活,仍然是一道风景。

七月底,清仓大减价的幅度越来越大。我开始在金钟廊、太古广场、置地广场、铜锣湾、尖沙咀和旺角闲逛。在香港到处都是铺头,好象找不出一块空地。我曾经问朋友,“这么多衣服卖得出去吗”?他笑着说:“像你这样的人来多了,一定卖得出去。”卖衣服能拯救香港颓唐的经济吗?

逛起来才知道,真正想买的东西其实非常少。我在山顶的一家小店里,看到和我从北京穿来的一双一模一样的鞋子,打折后200元2双,比北京新世界的标价要便宜。而这双鞋子在厦门的打折店里只卖50元。但在香港可以买到来自东南亚的一些别致的衣服、鞋子和装饰品。

进入八月,我在街上就经常可以碰到说普通话的人了,尤其在莎莎这样的化妆品连锁店里。我曾经担心自己说普通话香港人是否听得懂,朋友笑着说:“只要你花钱买东西,不说话都可以。”但他还是建议我,最好说英文。他早年来香港的时候,如果说普通话要遭白眼的。

有一次,我去旺角的西洋菜街闲逛,突然闻到一股炸臭豆腐的香味,在川流不息的人群里走出去100多米才看到那个摊位。6元钱才给一小块,在上海徐家汇44路车站的那个摊位可以买一饭盒了。朋友知道我竟然站在旺角街边的垃圾桶旁,和一帮穿着随便的小姑娘一起一块接一块地吃臭豆腐,皱着眉头,不可思议地看着我,提醒我SARS刚刚过去。

他是肯定不会去旺角那个地方的,不是他虚荣,打折的季节,香港的品牌衣服相当便宜。在置地广场的G2000,他花了不到1000港币竟然买了一套西装和两件衬衣。我告诉他,G2000在内地已经属于“泛滥”的牌子了。他没有香港白领那种相当普遍的追逐名牌的嗜好,夏季喜欢穿香港本地产的西服,衣料很薄,质地柔软,穿起来比他在美国添置的衣服要凉爽许多。但他坚决不在G2000这样的店里买领带,他对领带的要求很高,相当讲究,看上去总是很个色。在太古广场,BURBERRYS的领带打折后最便宜的还不到400元。

我最喜欢在那个叫马莎的英国店里买东西,衣服、包、化妆品、食品都在这里买,女朋友说,这家店不是香港最高档的。初看时,它确实不太张扬,但买过一件衣服之后,就会“上瘾”,它的东西耐看,做工精致,颜色也很潮流。

好女人是一所教堂

在我即将离开香港的那个下午,一个久违的朋友终于从内地返回,尽管全家在香港,但他大多数的时间奔波于世界各地,香港更像是他的驿站。他问我对香港的感觉,我说:“香港是情人。”他问,情人与爱人有什么区别吗?我说:“情人是随时可以离开的,爱人是有契约的,它好它不好,我都要回去,因为我爱它,过去是,现在也是。”情是易碎的,而爱意味着信念。所以,在爱与不爱之间不存在第三种可能,因为这是原则问题。就像在投资银行里一样,要么成功,要么出局,没有第三种选择。香港成功的职业经理人都是这样奋斗出来的。

在JP摩根那尽显贵族品质的会客室里悬挂着一幅内地画家薛松(音译)的作品,整幅画衬托着两个字:上海。画面是用一张张剪碎的旧报纸拼接的,左边的更旧一些,已经黄得见淡淡的黑色了,那是解放前的报纸;右边的黄淡一些,是解放后的,从剪下的内容看,有些还是80年代初的报纸,两边自然分界,并不明显。左边的“上”字是红色的,右边的“海”字是黑色的。“上”的笔画所到之处是旧上海那些曾经风华绝代的女人的旧照,被鲜红的墨迹划过,脸上风情万种的神态却依然能令人浮想联翩。我仔细地辨识着,竟在起笔处发现一桢照片上的女人像我,看了又看,始终学不会她凝固的表情,那样安宁。这也是一种缘分。

我想起在士丹顿街拐角处的一个小画店,一幅名为《女人心》的油画让我多看了两眼,作者就是店主,一个不年轻但看上去仍然单纯的女人。画面上的女人眼神哀而不伤,双手轻轻护在胸前,朋友只看了一眼,说:“总是怕受伤害的。”我和店主相视一笑,原来遇到知音并不难。

离开香港前的最后一个周六,我再次去了圣约翰教堂,每次从朋友们的办公室出来,我都会去那里坐坐,听每15分钟响起一次的钟声。我想,好女人应该是一所教堂,让自己和他人的灵魂有一个安静的栖身之地,并慢慢等待将心灵彻底涤荡的那一天。

8月12日,我离开香港。跨过海关,突然泪如雨下,心从没有这样踏实过。(完)



作者:游客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另外做为一个被导读文章引来却搅合进一架的读者,认为老瓦和泡姐的文章不符合精... 生活风情 2012-8-29 周三, 09:30
真的很喜欢施一公的这篇文章 海归茶馆 2011-11-16 周三, 10:22
围观生活大虾,可以多贴些你以前的文章么,我很喜欢看 海归茶馆 2008-1-17 周四, 16:38
一个我喜欢的黄牛--初次发贴,不知各位看官儿是否欣赏小妹这样的文章,轻点拍! 海归茶馆 2007-3-05 周一, 19:31
【石乔】华侨给孩子起名的感慨: 实在没想到,在标榜自我主义、喜欢标新立异、... 海归茶馆 2005-7-05 周二, 05:03
朝鲜,一个令人关注的名字。朝鲜电影更是曾在中国放射出它独有的光芒。这些优美... 海归茶馆 2015-12-16 周三, 17:02
岳东晓博士杀鸡用牛刀:柴静正确陈述论文结论,方舟子不懂妄批 海归主坛 2015-3-18 周三, 02:32
[连载]新手如何去撰写网站文章标题 海归主坛 2014-6-30 周一, 09:15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