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刘源俊:应建立中华高等教育新体系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刘源俊:应建立中华高等教育新体系   
四天王




头衔: 海归上校

头衔: 海归上校
声望: 教授

加入时间: 2010/02/20
文章: 1203

海归分: 66677





文章标题: 刘源俊:应建立中华高等教育新体系 (1133 reads)      时间: 2010-8-19 周四, 14:18   

作者:四天王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应该建立“中华高等教育指标”
  不宜用西方标准评价两岸四地大学

  记者:能否请您简略描述一下目前各种大学评鉴标准的特征?

  刘源俊:我脱离大学的行政职务若干年了,所以对台湾和大陆的大学评鉴制度,只能讲一个大概。

  近几年大家比较关心世界上各个大学的排名,有好几个体系吧--英国泰晤士、上海交大,台湾也有一个评鉴中心在做着世界大学的排名工作,各有各的指标,从指标算出来一个先后排序。以泰晤士报排名来讲,最近每年排名第一的都是哈佛,然后剑桥,耶鲁之类,香港的几所大学都排在前面。从两岸四地的大学排名来看,明显香港的大学最好。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才成立20年的香港科技大学,不止是在一百名之内,是在五十名之内了;而北京大学啦,清华大学啦,台湾大学啦,现在勉强开始挤进一百名。大家都以世界“百大”作为号召来努力,等等。

  对此我是觉得,两岸四地的一些大学,可以在国际上竞争,用西方的那一套的标准,适用它,也能够做得一样好甚至比他们更好。我并不反对有大学排名,当然,很明显香港的几所大学因为是英文教学,所以排在前面,也算是中国人的大学;而台大、北大,能够进入前一百名,在西方教育体系的标准下,东方的大学能名列“百大”是光荣的事情。

  但是,对于大部分两岸四地的大学来说,我们不宜采用这样的标准,因为那是西方的标准。大家都采用这个标准的话,我们就变得很差,是不是说很多有名的大学连两百大都没进入,都是四百名、五百名开外。我们如果还是按照目前欧美的标准去努力争取进入百大,这个就有偏差了。因为这种排名的整个价值体系,整个用的评鉴标准都是西方的。

  当然,目前两岸四地各种指标都只能采用西方的,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建立好,如果我们自己建立好一种“中华高等教育指标”,那么所有两岸四地的大学它可以不用西方教育体系的指标,就可以自己去发展。假以若干年,外国的大学也开始用这个“中华高等教育”指标来排名,那就成功了。

  过去没有人去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的教育体系被认为是落后的嘛,所谓现代的大学体制基本上都是从西方学来的,现在顶多就是一百多年的历史,对不对?而人家已经搞了八百年。以前没有信心,现在有信心了,所以“中华高等教育”的说法现在慢慢应该是开始要形成了。

中华脉络下的大学评鉴新规范值得两岸共同探讨

  记者:如果从中华的脉络下做大学评鉴的新规范,您觉得主要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刘源俊:当然,现有的一些可以跟外国大学相通的部分,不能说完全不要它。但是应该充分考虑我们的文化脉络,比方说我们写论文为什么要用英文写?论文的评比,为什么要用SCI或SSCI这种指标?我们就用类似中文索引评比那一套系统来比较嘛。

  但这个就需要大家努力,怎么样建立这个中文论文的水准、规范。如果不提出来,就根本不会有人去想这个东西,现在提出来了,就要去研究,这是两岸合作相通互补可以互相讨论的一个课题--据我所知,从来还没有人谈到过这个事情。

  评选指标存在问题要重建中华高等教育、学术指标

  记者:以前也有学者表示,大陆有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虽然人们都承认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是由于社会科学难以像自然科学那样拥有一个量化指标,至今还没有社会科学方面的院士,这也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地方。对此,您怎么看待?

  刘源俊:这个也确实奇怪,因为你想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都有院士,文科却长期没有院士;最早虽然也有过院士,叫学部委员,但后来取消了。院士这个东西最早是1948年中央研究院开始的,台湾的“中研院”现在还是有“文科院士”的,它有三类,一类叫人文组,一类叫数理组,还有一类是生物组,所以在台湾是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院士”的。虽然老实说评比有一些争议,有些属于派别的问题,谁选上谁不选上,这都有争议的,不过大致还是可以有个标准的。其实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方面一样也有争议。

  在台湾,“人文院士”也可能被别人诟病啊,他可能评判论文的标准是以SSCI或者别的什么--所以台湾的人文组的院士中经济学、语言学、考古人类学特别多,还有一些就是与洋人合作研究中国文化历史──也就是西方人研究汉学那一套的;跟着他们来,发表的论文许多是用英文写的,用这种指标来评判,这部分人就能评得上;另外一部分人不理睬这套的,就选不上了。

  我们知道好多重量级的文科学者,他永远当不上院士,是有这个问题。就是因为用的就是西方的标准,指标出了问题。像钱穆,好不容易被选进院士--因为他是南派的,过去通常人文组院士都是属于“北大清华派”,南方所有这些人都选不上,只有钱穆一个人能选进去。我是说,不是不能选院士,但关键是评选的指标要恰当。所以我就讲要在中华文化的脉络之下,根据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的特质,来重建中华高等教育、高等学术的指标。

大学监理和自治要取得平衡

  记者:您很强调大学的监理,也重视大学的自治,您是怎么看待监理与自治的关系的?

  刘源俊:“大学监理”这个词老实说是我创立的,意思是把“监理”和“治理”这两个概念分开来。这个观念其实出自孙中山,孙中山谈政府时说到的“权能区分”基本就是说这个:即“人民有权,政府有能”;人民有权是在国民大会,政府有能就是治能,包括五权政府,都是在“能”的部分。政府做事,但人民有权来监督这个政府,基本的理念是这样。虽然实际运作是有若干问题,理念我觉得还是对的。这样的体制的观念是比较西方化的观念,孙中山先生用了西方的观念来谈。

  那我们再来看大学,大学里面必然是有治理的部分,大学自己治理就叫自治;但是大学可不可以让它完全自治呢?这显然也是不通的。因为大学所有的资源是整个社会或者说国家的,所以一定要有某种制衡,这就是我讲的监理的部分。

  自治和监理,是两个互补的概念。光有自治没有监理,自治会出问题;监理得过分,自治少了,大学也难以发展,问题就在于怎么样让大学的自治和监理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这应该是两岸大学共同面临的问题。因为我们采用西方大学体系,终究时间很短,也就一百多年而已,大部分大学还是近几年升级。对于如何管理好大学,这是没有一个彻底的研究的。

  记者:就是说,管理经验还是不足的。

  刘源俊:对,的确是这样。举例来说,台湾现在有一些佛教人士开始办大学,你就可以发现这其中的问题了:他们说是要学基督教办学的经验,但是人家基督教办大学可是有几百年的经验啊。好几个这样的大学就出了些问题,不知道怎么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监理的问题。

台湾的大学无法真正实现自治
  两岸可以就此课题交流商谈

  我再具体讲一下我所看到的问题。台湾的“国立大学”跟私立大学情况是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私立大学有一个董事会在监理,其在法律上属于法人;“国立大学”就不是法人--就我瞭解,大陆的大学说是法人,但跟我们所认识的法人又不太一样。

  我认为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是不是真的法人。一所大学是不是好的法人,要看他有没有恰当的董事会或者理事会来监理。台湾的“国立大学”它就没有董事会,它上面就是“教育部”,“教育部”就变成了“国立大学”实际上的“老板”;“教育部”又受“立法院”的监督──在预算等方面,于是,“立法院”也可以趁审查预算干预,“国立大学”校长就只能乖乖地听“立法院”的。若有人说台湾“国立大学”是自治的话,是骗人的。

  做不好自治,大学的发展就会有问题。“国立大学”的结构是不如私立大学的,但私立大学也有问题:大部分私立大学的董事会是不健全的──我说的健全指适当监理,又不干预校务。如果这个学校的董事会是健全的、理想的,照理说它可以不受到政府的不当干预,可是台湾有另外一个情况:当“国立大学”都受“教育部”管制的话,“教育部”就又会用同样的规范去管制私立大学,所以私立大学还是不能自治--本来在结构上私立大学有个董事会可以自治,但实际上教育部又透过私立学校法等等故意把董事会架空。总而言之就是,教他没办法自治,这是台湾的实际情况。

  在台湾的大学法改革我也曾经参与,当时努力加进了一条:大学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自治权。这算是先进的一个做法──大学自治不是随便的,是在法律范围下的。实际运作不那么理想,原因就是“国立大学”它没有董事会或理事会的制度设计,不是法人,所以“教育部”管了“国立大学”的同时,也就把私立大学统统绑住。这是我对台湾大学的分析。

  就我瞭解,大陆每个大学的运作也不太一样。我得到一个印象,在某些方面,大陆大学的自治远比台湾好得多--台湾所有的大学统统是“教育部大学”,这是我们所诟病的;大陆的大学至少没有人会说是“教育部大学”,每个大学都拥有相当的自治空间。但是大陆的大学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当然也有不少方面难以实现“自治”。

  总之,这是个大课题,两岸各自面对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我的主张就是,未来两岸应该好好的坐下来谈,互相交流经验。

大学自治的关键就是让教育家办大学

  记者:您很强调大学的自治,大学的自治对培养人才有什么样的优点呢?

  刘源俊:大学自治基本上它的意义就在于,让教育家来办大学。当没有充分自治的条件的时候,教育家或者对教育有理念的人,会裹足不前。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讲,我做了八年的东吴大学校长,从1996年做到2004年。台湾在1994年公布了新的大学法,这个大学法是相对比较开明的,刚刚我讲的那一条“大学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自治权”也是放在里面的。但到了2006年底,又新修改了“大学法”,从三千多字变成了五千多字,把以前很多开放的观念又压缩了,是一个管制型的“大学法”。换言之,刚好我做校长的那几年是比较开放的,所以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那一阵子至少东吴大学是“高度自治”的。

  以现在的“大学法”和今天“教育部”的做法,我是绝对不适任的,叫我去我也不会去做,因为不能做。今日在“教育部”管制下,指标“铺天盖地”,要求配合政策的各种竞争性计划推陈出新。在这种情况下去做校长,不需要什么教育理念,是要有“特殊本领”的。

  你刚才问培育人才的差别在哪里。谁来培育人才?当然是教授,而组织教授们的当然是靠校长,这还是很关键的。假如那些有教育理念的人都不来做校长、教务长、学生事务长了,请问这个学校怎么培育好的人才?只有在有充分自治的环境里,这些人才会出来。这是我的基本看法。

建立中华高等教育观念目的是将中华文化提升到新高度

  刘源俊:最低的层次就是论文,中文发表的论文,怎么个计演算法、评判法。目前台湾的评鉴把这方面的点数弄得很低,而在英文的期刊上点数就弄得很高,这需要打破。我相信大陆一定也有这样的现象,就是强调一定要在国际上发表论文。强调的结果就是,台湾这几年发表的数目是不少,但被引用率非常的低,品质很差。所以,应鼓励用中文来写论文,这就是第一层次。

  再高一点的层次就是,用中华本位的观点来看问题,以我在台湾的观察,大部分社会科学界,他们所依从的是西方的思维模式,做很多的研究其实就是在努力验证西方人提的理论。

  台湾的“学霸”们多是喝着西方的奶水长大,他们强调的就是SSCI这一套,目的何在?就是要维护他们自己的既得利益嘛。所以要破这个东西。

  在研究之外,更要注重教育的种种作为。我最在意的就是要建立中华高等教育观念,举例说,我曾经在东吴大学任内要求编了一本小册子,我叫它《中华英文》──用英文介绍中华文化,介绍台湾,介绍民俗,介绍东吴大学,目的也是强调英文教学中华化,但是我卸任校长后就没人管了。台湾现在很多英文老师都是老外在教(其实许多人教的只是“美语”),都是以西方意识形态来教学生,他会教学生用英文介绍本土民俗文化吗?显然不会。中华文化必须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我一直强调的。而建立中华高等教育观念,也是为了将中华文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四天王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杨恒均:洗脑与爱国主义教育 海归主坛 2014-1-01 周三, 18:21
又打造出来一个美女明星:北外女生因炮轰教育部被退学(博客内附美女pp,很漂亮) 海归主坛 2009-3-16 周一, 17:57
[将想象力推到极致]你们这些美龟们,为什么不建个中华摩门教?这样可以娶81... 海归论坛 2007-2-25 周日, 18:47
ZT-斯坦福教授:大学排名无意义 教育不能搞市场化 海归论坛 2004-8-07 周六, 08:56
纯小道消息:于建嵘《安源实录》被禁 海归茶馆 2011-5-25 周三, 10:46
【新能源】资本主义的未来: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未来(专家和领军能源企业... 海归主坛 2010-4-14 周三, 16:34
本土人事系列:郑建源 海归论坛 2004-3-26 周五, 05:08
九子皆才俊:梁启超的教子秘诀是什么 海归茶馆 2016-5-27 周五, 22:15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四天王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