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一代大师吴前辈谢世,哀悼一下。他的有些画我看不太懂。我更欣赏的是传统画家,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一代大师吴前辈谢世,哀悼一下。他的有些画我看不太懂。我更欣赏的是传统画家,   
ceo/cfo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中将

头衔: 海归中将
声望: 院士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4/11/05
文章: 12941

海归分: 491633





文章标题: 一代大师吴前辈谢世,哀悼一下。他的有些画我看不太懂。我更欣赏的是传统画家, (1368 reads)      时间: 2010-6-27 周日, 19:51   

作者:ceo/cfo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比如张,黄,傅,林等。后三人的冬冬在大陆曝光不够。最近有幸看到了他们的一些真迹。

转一篇文章:

渡海三家﹝左三張大千,右三黃君璧,右二溥心畬﹞


  溥心畬、黃君璧與張大千是民國以來傳統水墨國畫中老一輩畫家的代表人物,他們的後半生都跟台灣有密切的關係,也給予台灣國畫畫壇很大的影響,因而合稱「渡海三家」;如果說「渡海三家」這三位大師為台灣地區傳統國畫的發展奠下了重要深厚的基礎,那是一點都不為過。

  然而,雖然同樣是從深厚的傳統筆墨基礎中走出,也都具有中國面臨時代沖激變動的大背景,溥心畬、黃君璧與張大千卻呈現了迥異的藝術創作路線,而他們各自所代表的不同藝術創作理念,也顯示了中國傳統知識份子在面臨西方文化強烈激盪下,所不同的因應表現,因此從溥心畬、黃君璧與張大千三家的畫風內涵與特質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統中國水墨畫在現代的發展及轉化過程。



--------------------------------------------------------------------------------
溥心畬
--------------------------------------------------------------------------------
   溥心畬名儒,又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生於 1896 年,卒於 1963 年;出身滿族皇室,是清朝道光皇帝第六子親王的次孫。曾以畫名與張大千並稱「南張北溥」。又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




溥心畬

  溥心畬自幼飽學,稍長專心研究文學藝術,1911年入貴胄政治學堂,畢業後再入青島德國威廉帝國研究院,又留學柏林大學,學習天文和生物,獲得博士學位,他也精通經史和書畫,回國後先住清河二旗村,後隱居戒台寺十年,從此專事繪畫,以賣書畫自食其力。解放前夕出海舟山,遠居臺灣,於 1963 年病故。

  溥心畬善山水、人物、花鳥、走獸,山水以「北宗」為基,筆法以「南宗」為法。注重線條鉤摹,較少烘染。書法習柳公權,裴休出,略近成親王而風骨過之。行草學二王、米芾,飄灑暢酣,他主張樹立骨力,善於取勢,主張書小字必先習大字,心經筆法,意存體勢,這樣才無輕率之病,書法剛健遒美,秀逸有致。溥心畬不僅書畫好,而且從小即通詞詩,詩詞典籍,他晚年在臺灣對弟子說,如果有人稱他為畫家,不如稱他為書家,如果稱他為書家,不如稱他為詩人,這恐怕不是自負,而是畫家更看重自己的詩心,同時也更說明藝術自來是詩、書、畫、印密不可分的。

  他的《凝碧餘音》詞集是解放前作的。全書麗辭雅句,比比皆是,讀來朗朗上口,清逸風流,尤其是那寫景的章句,更是出奇制勝,令人讚賞不已。溥心畬主張寫實,他以為寫實造型不僅要觀察自然,更要用心思考、深入理解:「畫山水花鳥,如身在畫中,心悟神契,體物察微,如臨其境,慎思明辨,必期一樹一石,無違於理。孟子曰:思則得之。」書畫要憑感覺,感覺得深刻,才能表達得深刻,而深刻的感覺在於理解。浮光掠影式的感覺,在繪畫過程中是靠不住的。理解了才能更深切地感覺到。溥氏作畫筆少而神完,筆簡意不簡,簡而不單,在於他用筆能以一當十。這以一當十的能力,不單是技法的訓練,更在於他善於思考。



--------------------------------------------------------------------------------
黃君璧
--------------------------------------------------------------------------------
  在「渡海三家」中,對台灣國畫藝壇影響最大的,首推黃君璧,1949 年黃君璧渡海來台後,即擔任師範大學美術系的教授兼主任,主持師大美術系長達二十年,倡導國畫寫生教學,其個人創作理念與風格,深刻影響戰後台灣水墨發展,由於曾是蔣宋美齡夫人的繪畫老師,是第一位封上「國師」稱號的畫家。




黃君璧

  黃君璧於 1898 年生于廣東,原名允瑄,號君翁。他所出生的廣州是當時出入中國貿易的主要門戶之一,也是新舊文化交接更替之首衝地區。由於它不像一些文化古都有過重的傳統包袱,因此新學的輸入與影響頻多,黃君璧早年在尚未進入當時新式的廣東公學就讀以前,即受過包括英文、數學等西式的教育。十六歲時跟隨廣州嶺南名家李瑤屏習畫,先學石膏素描、水彩後,再學國畫筆墨,因此可說是學習西式畫法入門,而後更進入新式美術學校,學習西畫達三年之久,對黃君璧在國畫上的創作影響很大;二十一歲時他認識了許多廣州的收藏名家,使他觀摩到許多古人名跡,促使他全力朝國畫發展,由此他下了非常深的功夫臨摹仿古,尤其擅長石谿畫風,在傳統筆墨訓練上打下了紮實熟練的基礎。

  此外,他經常旅遊各地,眼界的開展與實地的觀察寫生也成為他日後畫風形成的重要因素。 黃君璧長年從事美術教育,,培養台灣中等美術教育師資,造育英才門人子弟無數,影響之深遠,可謂無與倫比。1971 年黃君璧以七十四歲之齡退休,之後二十年仍創作不斷。身體硬朗的大師自信能活過百歲,卻在籌備自己「95 回顧展」時﹝1991年﹞,因病去世,享壽九十五歲。

  黃君璧一生專注於繪畫創作,強調寫生、要求創新,他的畫風墨色雄渾厚重,用筆剛健老辣,注重光影明暗的表現,以及山石林瀑的質感,給傳統國畫注入了新的表現力。其創作題材不僅於山水,在花鳥、人物等都有長年的經營和具體成就。中期和晚年,他的興趣偏向於山水,大概和他登臨名山,四處遨遊勝景有關。從觀察自然的奧妙,搜羅山石雲霧的千變萬化,由石痕水波,採取天然的稿本,發抒感動的心情,作品愈隨年歲而圓熟老練。

  黃君璧的畫作與表現技法,雖然皆來自於傳統國畫的嚴格冶鍊,然而其中所蘊含的自然觀及人文精紳,則已逐漸脫離傳統中國山水藝術精神之理念。例如他在畫中的取景:近景松石林木,主景瀑布遠山,已是西方風景畫的窗景構圖;在透視上採取的是固定視點,在描寫上則注重物象光影與量感的實體存在。

  黃君璧的美術學習階段正逢中西文化衝擊,在美學的表現上引進西洋藝術理論,將立體透視觀念、科學方法的比例準則與明暗光影的概念表現在畫作裏。他主張寫生,認為畫中國山水除了臨摹前人之作,更要身歷其境。因此,大師在創作歷程中走遍大江南北;他曾走訪世界三大瀑布,將這種天然奇景描繪得生動寫實,宛若身歷光影,他突破了傳統畫法,獨創的「倒人字形」、「抖動搖擺形」畫瀑新法,逼真地傳達了瀑布飛動的視覺效果,因此談到畫雲和水,黃君璧自創的筆法可說是前無古人的。



--------------------------------------------------------------------------------
張大千
--------------------------------------------------------------------------------
  張大千,四川省內江縣人,出生於西元 1899 年,是內江的望族,張大千本名權,後改名爰,小名季,遂號季爰。父親名懷忠,號悲生,為人個性豪爽,講究美食。原籍廣東番禺,先世於前清康熙年間遷徙入蜀,定居內江,從事鹽業。不過在大千年幼時,家境亦曾極度清貧,其後慢慢經營累積,生意越做越大;鹽業以外,又在輪船及百貨業方面獲展,同時還經營錢莊,家道十分殷實。




張大千

  張大千的生平事蹟,可說是多采多姿,甚至帶點傳奇性,少年時,他曾一時衝動跑到西湖靈隱寺做了三個多月的和尚,結果被二哥逮回四川,但這段因緣卻對張大千一生有相當特殊的影響。他在當和尚時經歷到現實生活的窮困,受了不少委屈,使他立志非得要出人頭地,超人一等不可,他說「和尚不能做,尤其是沒錢的窮和尚更不能做」,如此就非得有「經營治術」的處世本領不可;另外,自此他以佛門中人自許,以「大千居士」名號行世,而後又在逃避戰亂時被土匪綁去做師爺;廿多歲便蓄著一把大鬍子,至今儼然成了他特有的標誌。

  在渡海三家中,若論復古畫風最徹底、畫風面貌最豐富的,首推張大千,他早期拜晚清名士曾熙、李瑞清二人為師學習書法,以文人水墨畫風入手,風格清新俊秀,1936 年,張大千受聘為南京中央大學美術系教授,這段時間,他特別愛畫花卉、人物,尤其愛畫荷花。那時,他的名聲就很響了,和齊白石並稱為「南張北齊」。

  為了更進一步地繼承古代文化遺產,1941 年,他不遠千里去西北荒僻的戈壁裡,住在敦煌石窟中二年七個月之久。張大千發現那些壁畫都是北朝,隋唐,五代,兩宋時代的寶物,他臨摹了幾百幅精采的作品回來,所以他畫人物仕女,確實受了敦煌壁畫的影響,明顯的轉變了作風,特別善於用複筆重彩,顯得豐厚濃重;自敦煌歸來後,張大千更痛下工夫臨摹仿古,舉凡畫史上諸家,無不徹底精研。六十歲後張大千旅居歐美,接觸新文化開展視野,進而創出潑墨重彩風格,潑墨山水更成為張大千所廣為人知的一大特色。

台展三少年


  日據時代,日本在台灣實行新式教育 台灣近代美術發展的高峰,一般皆認為以 1920 年黃土水入選第二屆「帝國美術展覽會」為肇始,而後 1926 年陳澄波入選第七屆帝展,為第一位入選帝展的台灣油畫家,這時期在台灣日籍美術老師的教學及鼓勵之下,台灣青年紛紛前往日本深造,來台任教的日籍美術老師,如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與鄉原古統,有感於有志於繪畫的台籍青年,應該需要一個具權威、又富公信力的競技場所,提供大家琢磨、表現的機會,於是石川、鹽月等人與新聞界、文教界和官方人物共同倡議,促請總督府出面主辦台灣美術展,因此自西元 1927 年起,台灣本地亦開始舉辦美術展覽會,稱為「台展」,承辦項目有東洋畫與西洋畫兩科。




台展三少年﹝左:郭雪湖;中:陳進;右:林玉山﹞

  第一屆台展由石川欽一郎等四名日籍畫家為審查委員,評選結果揭曉後,東洋畫部原先看好的傳統水墨全部落選,只有陳進、林玉山與郭雪湖三位年僅二十的台籍青年入選,首屆台展的結果引起當時台灣文化界相當大的震撼,便是所謂的「三少年事件」,而這便是陳進、林玉山與郭雪湖三人合稱「台展三少年」的由來;從此清朝傳統水墨畫在台展中消聲匿跡,起而代之的是日本畫﹝東洋畫﹞大行其道,台展因而決定了台灣美術進行的方向。



--------------------------------------------------------------------------------
陳進
--------------------------------------------------------------------------------
  陳進女士,1907年出生於新竹香山商人之家。是光復前台灣著名畫家當中唯一的女性。其父經商致富,也收藏字畫自娛,但家族中似乎並無繪畫傳統;陳進與生俱來的藝術才華是在就讀台北第三高女﹝即今中山女高﹞時,被當時的日籍美術老師鄉原古統所發掘的,畢業後接受老師的建議,以及在父親的支持下,十九歲的陳進遠赴日本東京女子美術學校學習日本畫,成為第一個赴日本學畫之台灣女子。




陳進

  1927年,陳進以一年級的三件膠彩畫作品〈姿〉、〈罌粟〉、〈朝〉入選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台展﹞,與林玉山、郭雪湖同譽為「台展三少年」,震驚畫壇。自日本東京女子美術學校畢業後,陳進入鏑木清方﹝1878-1972,以市井風俗美人畫出名﹞門下,受其弟子如伊東深水﹝1898-1972,亦以美人畫出名﹞與山川秀峰﹝1898-1944,以美人畫、舞踊題材出名﹞的指導。陳進以兢兢業業的態度,表現出新生代青年開闊自信的氣勢以及溫婉細緻之女性美,儼然成為台灣東洋畫界的第一顆明星。

  1934 年陳進完成〈合奏〉,以細膩優雅之閨秀畫,入圍日本第十五屆帝展,贏得日本畫家最高榮譽。 之後陳進歷任第六、七、八屆台展審查員,台北「栴檀社」會員,且曾於 1934 至 38 年間,每年度一學期擔任屏東高女教員,並利用此機會完成原住民生活題材的鉅幅作品。但在 1945 年以前,她的主要活動地點仍以東京為重,除了參加帝展,文展等官方美展之外,也加入青衿會美展。家境優裕圓滿以及個性清介自在,使她不願輕易捲入紛雜的世事,因而不授徒也不主動組織畫會,逕自埋首於創作的樂趣中。

  陳進對繪畫專注而沈迷,遲至四十歲才結婚,婚後藝術與生活結合為一,題材擴展至花卉、家庭。她又虔誠信佛,亦作佛教畫,繪畫風格寫實,不脫閨秀氣質。1956 年,開第一次個展,頗受好評。 陳進終生與繪畫為伍,長達七十年。陳進身為女性,又出身世家,在風氣未開的時代,即投入繪畫,且終生以為志業,顛覆女性不能成為職業畫家的論述。

  八十年代後,本土美術開始受注意,默默耕耘從未間斷的陳進,有如出土人物般,終於受到肯定與讚譽。陳進由閨秀到慈母,到一介慈祥的長者,隨著年齡、心境之轉變,點點滴滴都反射到她畫作題材與內涵之中,完全捕捉到人生最值得歌頌的至美與真情,讓欣賞其畫作的觀眾,能自然而然心生一股暖意與溫馨,進而感受到人世間的喜樂和諧。陳進執著一生,對藝術的追求與忠誠,可以遠溯到她年輕的時代,那種一絲不苟、求真、求善、求美的工作態度,一直延續至今。她無悔地不懈於藝術創作,以其細膩獨到的慧眼,仔細觀察周遭的人、事、物,並反映在她畫筆之下。



--------------------------------------------------------------------------------
林玉山
--------------------------------------------------------------------------------
  林玉山,民國前五年出生於嘉義美街,本名英貴,號雲樵子、諸羅山人及桃城散人。畫藝之啟蒙,受到幼時家中聘請的民間畫師影響,自小展露出繪畫的天分。林玉山早年的家庭背景及師承,交融了民間畫師與文人畫家的角色。十九歲負笈東瀛,留學東京川端畫學校,開始接受完整的專業美術教育。一年後暑假返台期間,參加第一回台灣美術展覽會即獲入選,並與郭雪湖、陳進同被譽為「台展三少年」,自此崛起畫壇。一九三五年,二度赴日深造,建立了個人風格,壯年時期已是領導嘉義地區的人物了。




林玉山

  林玉山對於自己的畫歷過程,曾提到兩次變化的過程,均在青壯時代,第一次是川端畫學校回來後,問學於悶紅老人,由寫生派參透文人畫的契機;而京都時期是摹古考古期,摹取的對象是中國宋人的畫作。另一方面,個人的漢學詩文修養,使他往後精神上融入傳統中國繪畫而得心應手。光復初期時,林玉山擔任省立嘉義中學美術教師,一九五一年轉往師大美術系執教,直到退休,一直都在教育界。「寫生」的觀念,始終是林玉山創作的源頭與鼓吹的信念,不僅實踐於畫中,亦常在其文章中提及。他不論在藝術成就或風骨上均受眾人景仰,學子遍及各地,影響相當深遠。



--------------------------------------------------------------------------------
郭雪湖
--------------------------------------------------------------------------------
  郭雪湖,原名金火,生於台北大稻埕。二歲時即喪父,由母親陳氏獨立撫養長大,直到九歲在日新公學校就讀,才被導師發現具有繪畫方面的才華,開始指導他學習藝術。在校期間郭雪湖的美術、工藝才華出眾。畢業後考取台北州立工業學校,後來發現與志趣不合,就退學在家自修繪畫。十六歲時由母親帶引拜蔡雪溪為師,入雪溪館習藝。蔡師多才多藝,是當時有名的職業畫師。他並為郭氏取名「雪湖」,教授其描繪觀音、帝君等神像及裱褙的技藝,開啟了郭雪湖走向藝術之路的大門。




郭雪湖

  由於才華、努力加上機運,郭雪湖與林玉山、陳進同時入選第一屆「台展」東洋畫部。他們三人在一夕成名之時,也贏得「台展三少年」的美名。 影響郭雪湖一生重要的人物還有日籍畫家鄉原古統。郭氏欣賞鄉原的作品,後來相識並建立了亦師亦友的親密關係。鄉原曾力勸郭雪湖要做一位職業畫家,郭氏也記取此話,一生獻身藝術,連師大系主任教職都加以辭退。郭雪湖是一位勤跑圖書館及自學成功的畫家,他曾說:「我的繪畫求精,不求多。」

作者:ceo/cfo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今天新闻联播看晚了,太有意思了。亚欧会议,怎么开的跟党代会似的。由主席台还... 海归主坛 2008-10-25 周六, 05:28
MD我们那时怎么没这活动。。。中山大学毕业传统坚持10年:男生集体向女生喊楼表白 海归茶馆 2006-7-05 周三, 03:10
发黄的旧画-漂白后-再美化13。+歌曲欣赏 高山流水 2017-7-15 周六, 05:47
发黄的旧画-漂白后-再美化12。+歌曲欣赏 高山流水 2017-6-17 周六, 23:13
发黄的旧画-漂白后-再美化11。+歌曲欣赏 高山流水 2017-6-10 周六, 02:31
发黄的旧画-漂白后-再美化10。+歌曲欣赏 高山流水 2017-5-22 周一, 13:28
发黄的旧画-漂白后-再美化05。+古筝欣赏 高山流水 2016-9-22 周四, 02:44
航天之父 錢學森病逝北京。老海归去世,哀悼一下。他算独善其身了。文革没冲击他 海归主坛 2009-10-31 周六, 21:31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ceo/cfo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