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嗯,上海闲话经久不衰。在美住了60多年的老人会给我电话,小欧阿,今晚你直接从写字间到我这儿,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嗯,上海闲话经久不衰。在美住了60多年的老人会给我电话,小欧阿,今晚你直接从写字间到我这儿,   
ceo/cfo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中将

头衔: 海归中将
声望: 院士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4/11/05
文章: 12941

海归分: 491633





文章标题: 嗯,上海闲话经久不衰。在美住了60多年的老人会给我电话,小欧阿,今晚你直接从写字间到我这儿, (1730 reads)      时间: 2010-6-02 周三, 05:10   

作者:ceo/cfo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有个饭局,来捧捧场。呵呵

*从“上海闲话”,看上海男人 2010-05-09 18:15:35


钱乃荣


留在上海话语词中的各种上海人的特点已经成为上海人的生活习惯和优良传统,同时也构成了以商业为基础的、与农业文化不同的海派文化的底蕴。

上海话中有些词语也记下了上海男人的形象。上海男人在繁忙的处世办事中除了上面说到的养成了“精明活络”的内质外,从外表来看还有“落落大方”的绅士风度的一面,讲究“派头”和“气质”,“坐得正,立得稳”,心胸开阔,襟怀坦白,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

遇到一些朋友或同事为难的事,常常一句很轻松的话:“小开司(case,小事一桩)”“噢,小开司,交拨我办好了。”帮忙解决问题,看成是“毛毛雨,小意思”,“小菜一碟(小意思,很容易)”,不足挂齿。

上海的白领先生,过去有两种出身,一是从“学徒”磨起的“苦出身”,另一种是留洋回来的富家子弟,他们讲究“裤缝笔挺,皮鞋锃亮”,还有“头子活络,卖相登样”,过“风风光光”的“写字间”生涯。有许多的城市,也有工厂老板,也有的是劳苦大众,但是它们不能发展成为一度是世界商业金融中心的大都会,就是缺乏这样的一大群上海男人。

上海的大男人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的“白领”阶层,为上海商业化经济的支柱。他们讲究仪态,举止温文,一副“知书达理”的样子,多有个人业余爱好,充满好奇和憧憬,具有创造力和能耐力,过着明快炽热的生活,“有台型”,往往是一种细腻而富有风情的形象。尤其是那些见多识广倾情西方文化、有国际视野的人,给人的感觉温馨而又“洋派”,“交关克拉”。更有资深甚者,被称为“老克拉”。

上海话“老克拉”一词,与海派经济和文化直接有关,探索其源,“克拉”来自英语“carat”,是宝石的重量单位,一克拉等于200毫克。在过去的珠宝店里,司务们遇到三克拉以上成色的钻石宝戒,常常会把大拇指一翘,称一声“老克拉”。

后来用它主要喻指那些从国外归来见过世面的、有现代意识的、有西方文化学识背景有绅士风范的“老白领”。再接着从他们的文化追求和生活方式着眼,又延伸了从英语“colour”(彩色)和“classics”(经典)来的特色含义。这个阶层收入高,消费也较前卫,讲究服饰和休闲的摩登,在休闲方式上也领潮流之先,精通上海中西融合的时尚和社会,追潮恰如其分。

今又扩指到遇事在行、处世老练、有生活经验、有绅士风度的年长者,他们信口说来,都是典故。如:“我想告㑚介绍,搿两位上海滩浪个老克拉,上海三四十年代个事体,可以问问伊拉。”在全民都穿中山装的年代,“老克拉”却穿出西装,在大家普唱革命歌时候,他解不掉老习惯去“打落弹(桌球)”和“跳蓬拆拆(交谊舞)”,搞“资产阶级的香风臭气”。因为逆潮而动,一时“老克拉”便成为贬义词。

不过“六十年风水轮流转”,上海又走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前哨了,如今“老克拉”又开始“吃香”了,上海精通中外时尚的白领又在壮大起来。他们和有些“老板(这也是原产于上海的词)”一样是成功男士,被有些人誉作是“积优股”和“潜力股”。

即使在外是个“大户”,在家还是交关“做人家(节俭)”,“一块洋钿掰两半用。”这恰恰是上海男人理性理财的优点。他们主张“自靠自”的自力更生,“爷有娘有勿如自有,家主婆有还要房门口守”,他们不啃老,不仰人鼻息,也不盲目“掼派头”,装大自吹地“摆奎劲”,同时处事也实事求是,“勿摆丹老”使人上当。

那时上海在每个大型的工厂车间里,都有一些技艺精致、老练一流、会解决各种生产上疑难杂症的老工人老技师,他们的工作作风十分严谨踏实,上海话里称他们为“老法师”、“老家生”,他们是上海工厂的“宝贵财富”,有力地支撑着上海的工业产品的高质品牌。上海的“老板”在解放前也是敢于与外国老板平起平坐“别苗头”苦“打世界”的一群。

上海更多的男人属于普通市民阶层。他们有个特点是十分“顾家”,大多人可以临时或长期担任“马大嫂(买汏烧,家务活)”,屋内小修小补,是样样“来三”的“三脚猫”,被戏称为“家庭妇男”。对老婆也是“一帖药(完全顺从)”,甚至怕老婆,把老婆供为“玉皇大帝”,言听计从。

上海话中的“花头经透”、“花露水足”往往不用在“资深美女”“熟女”上,而是“资深男人”的法宝,他们对老婆“有花功”,所谓“软硬功夫”都会,温柔体贴,乐于做“居家好男人”。有的人虽胸襟不够开阔,但多数不“拆烂污”,不夸夸其谈“牛屄吹来野豁豁”,“侃”这个词在上海话词典中没有同义词。但他们要面子,要“扎台型”,与别人“别苗头”,不能“退招势”,就是“吃泡饭”也要“着西装”,要“卖相”,“上台面”,注意自己的“身价”不能丢,过去有一个词叫“洋装瘪三”,说的就是即使“穷得溚溚渧”,外出一套“洋装”还是必备的。不管是谁,对“上只角”社区的情调和氛围是普遍认同的。

上海大男人的特点是心胸开阔,目光前卫,工作勤奋,守信用讲规则,这是与这个海派都市海纳百川的胸襟和“上海速度”相和谐的。与“上海大男人”相对的观念是“上海小男人”,往往指那些缺乏气概的、精于小事、目光短浅的那些上海男人。

由于有段时期长期经济收入偏低,居住和伸展空间狭小,使一些上海男人变成了缺少气慨的、精于小事、又斤斤计较的“上海小男人”,过去乘公共汽车“吊车”、“逃票”,做做“黄牛生意”,到现在请女朋友坐“差头”眼睛还在盯着计价器上上升中的数字的。上海话贬之为 “小儿科”、“小气”、“小手小脚”、“小家败气”(吝啬,没气派)、“勒杀吊死(吝啬、气派很小,拖拉不爽气)”,严重的叫他“一毛勿拔”的“铁公鸡”,为些小事争得“面红赤颈”。

譬如在电车上某甲一不小心踩到了某乙,有的上海人很少说对不起,乙会说:“啊唷滑,出门不带眼乌珠的吗?”甲说:“你脚上生了眼睛,怎么看见我的脚踏上来不避开呢?”乙说:“踏痛了人的脚,还讲横浜理,真真碰得着!”(言下藏着“侬个出老!”)甲说:“碰得着那能?碰得着那能?我同侬碰碰看末哉!”(等待着对方“吃瘪”)这段对话选自汪仲贤的《上海俗语图说》(277页),这种景象直到80年代初期还觉得如在目前,读来依然典型不乏韵味。不过上海男人一般有自制力和一定的文明素养,“动嘴勿动手”,以使人“吃瘪”为界,这种边吵架边调侃的詈语在一些外地人看来,不知是相骂还是相趣。

在改革开放年代里新成长起来的一代,大致现今在35岁以下的上海男青年,生存面貌则焕然一新。这一代从小学到大学多数从小受到系统的文明教育。他们之中有许多聪明的读书成功者,比较具有都市文明教养和中西素养的生活习惯,守规则,懂得斯文和风度。他们生活讲究优化细节,自感“活络灵光”,讲究“有品有型有派”,潇洒“有腔调”。

说到“腔调”,其实也是有其深刻背景的。上海城原是个“腔调”十分发达的地方。有沪剧、滑稽、上海说唱、浦东说书、评弹、越剧、甬剧、锡剧、淮剧等10多种江南江北的地方戏曲,从19世纪末开始在上海草创、汇聚、改造到20世纪40年代成熟直到60年代初达到成熟顶峰,所以上海人耳濡目染的演戏腔调和演出姿态层出不穷,留在上海人的记忆中。所以30年代就有一个惯用说法,把“看你这种鬼样(包括姿势)!”、“看你这种态度!”称作“侬啥个腔调!”含有“模样真难看”的意思,有时直说“侬个腔调真难看!”含说话的样子,身体的姿势。从中也可见上海人说的腔调和姿态总是在一起的。

现今说的“有腔调”,指的是人的行为举止时髦、潇洒、有个性,风度翩翩,有型,有内涵有气质。如:“跟有腔调个男小囡辣辣一道,真是一种享受!(跟有内涵有气质的个男孩子在一起,真是一种享受!)”又指事情做得有章法,像样,样子好。如“侬做个事体老有腔调。(你做的事情样子真好。)”

说这个人“腔调老足”,就是说此人很有个性,很有“风度”,于是各种人都有自己的“腔调”,记者有记者腔调,教授有教授腔调,英雄腔调、大佬腔调、学者腔调、情圣腔调、小人物腔调,各有腔调!其腔调之丰富多彩,也一直与姿态造型结合一气。

腔调之不足,就需要“拗”出来,于是十年来从青年中流行一个新词叫“拗造型”,它是“扎台型”和“摆POSE(做出特别的姿态或造型)”的升级板。有意塑造自己的形象,这是新派做事的“做派”,与不吸烟、不乱穿马路有关,也与世博会、建成三个中心等大事有关,塑造上海人在全世界面前的良好形象。

“拗”是要使出十足的力气“校路子”的,让人想起杂技演员抬头挺胸、向后弯腰将身体拉伸出一个“C”字来,需要能量与毅力,更需要激情。为的还是要“卖相”,提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人深谙“眼球经济”的重要,要使自己“秀”得“有feeling”,“有sense”,“有派”、“有face(有面子)”,“有档次”,“有个性”,“有情调”,“有魄力”,“有立升”,“有力把”。

“拗”得最有“腔调”的,“姚明、刘翔”是也。80后新人类的长大和崛起,推进了“拗造型”主义大行其道,从网络到现实,无处不是“拗造型”的舞台。它与上海的地表也是大张旗鼓地“拗造型”一脉相承,从外貌到素质大踏步向发达国家的先进性看齐,当然必有上海自己的特色。

上海新男人大多数气量比较大了,胸襟比较开阔。以“前卫”和“洋派”为荣,从身体到思想追赶时尚,要in,忌讳out。他们不会打人、不会骂人、不会抽烟,在公交车上不会发声更不会喧哗。听到逆言,最多说一声“侬勿要白相我噢!”遇到不开心或很恨的事,温和地不失身份地回敬一句:“侬脑子进水了!”“侬死机啦?”。

他们更强调个性自由,主张私人空间和保护隐私,他们都是“独养儿子”,在生活中更有空间,做到新娘老娘都“摆平”。上海高而帅的男孩特多,他们中有的人文质彬彬,好像没有“火气”的,着意穿着,打扮中性化,温文尔雅,讨人欢喜,被女孩们爱称或戏称为“小白脸”、“奶油小生”、“淑男”、“少女系男生”。

也有的七八十年代后,以拥有“常住户口”自居为“老上海人”,条件好了娇生惯养,缺乏拼搏精神,厌恶体力劳动,贪图安逸和“小资波波”生活,满足于“操操机”,“孵孵网吧”,搞搞“同室蜜友”、“同学会”等。再聪明再会读书也不愿(在国内)读博士,不想承担风险的创业如去做老板,只想做个守纪安分的公务员,或坐坐办公室,吃吃信息饭,有的人目光短浅,缺乏理想抱负和追求,只想眼前赶快多点money。

相反那些“新上海人”,是历尽艰辛闯入上海淘金的幸运者,他们有自豪感,有追求气概,有刻苦精神和智慧,同时也有孤独感不被认同感和带有异乡的生活习惯。上海重新成为“移民”“客居”的都市,上海又属于一个开拓人的天堂。

作者:ceo/cfo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朋友托我问借3000-4000万一事,有上海徐家汇写字楼做抵押,有没有人能借? 海归商务 2013-9-02 周一, 16:22
服务于外资企业写字楼的装修公司诚聘具有海外背景、英文好的设计师和项目经理,... 海归职场 2006-8-10 周四, 12:33
想在上海租写字间,请帮助 海归论坛 2006-5-30 周二, 02:12
想在上海租写字间,请帮助 创业论坛 2006-5-30 周二, 02:10
作家谁都可以做的,会写字就行,一点都不神秘。肯来这里写的,那是人家看得起!... 生活风情 2012-8-30 周四, 00:13
来风情写字的,都是逍遥派,人家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来的文章,是作品,有著... 生活风情 2012-8-29 周三, 23:56
上海陆家嘴甲级写字楼低价转租 海归主坛 2010-8-05 周四, 05:00
学校已经全面改进黑板,代之墙上LCD大电视连接电脑,老师不需要黑板上写字而... 海归茶馆 2010-7-28 周三, 11:31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ceo/cfo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