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顺风:也谈“苹果”企业文化中的深刻危机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1: [原创]顺风:也谈“苹果”企业文化中的深刻危机 (1825 reads) 作者: 顺风 文章时间: 2012-3-21 周三, 21:32
    —
作者:顺风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顺风:也谈“苹果”企业文化中的深刻危机

文/顺风

谁也无法否认,在成千上万“苹果教徒”的追捧之中,乔布斯所一手打造的苹果公司正处于事业的颠峰,“苹果”这个名字如日中天,闪亮眩目,令人观之仰止。然而,万事万物都遵循物极必反之理,当一个公司越是处于繁荣昌盛的高峰,其越须警惕的是便是,低谷何时到来?事实上,也许有点危言耸听的几个警告是,苹果的低谷,说来就来——其根本依据,基于对苹果公司文化的深刻反思。

我们为什么要批评“苹果”文化?因为其以“偏执”、“精英”为特征的极端的实用主义。作为“苹果”文化的内核,乔布斯的“偏执创新”基因已深入到“苹果”的一切行为和每个角落,而其最大的特征便是面向市场,只采取最实用主义的态度,即使有些企业行为可能会甚至已经对社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伤害也在所不惜。

企业面向市场,自然须把创新做到极致,而且事实也证明“偏执”确实成功地强化了苹果的市场力量,让苹果帝国加速膨胀。问题是,随着力量的强大,苹果帝国的规模、影响力都日益壮大,随之而至的,却是不可回避的对于社会、人类和世界的某种过度的自信乃至自傲也在滋长。

苹果的成功离不开其高明的竞争策略,具体包括产品聚焦、流程把控、消费体验创新、精英团队和超级营销等等。其中“偏执”的身影无处不在,值得重视的是,“偏执”的负面影响也无处不在。“偏执”的产品聚焦令苹果的产品始终无法融入更加宽广的市场、满足更广大的低端人群,“偏执”的消费体验引导用户走向虚荣、浮华甚至引发“卖肾消费”的恶果,“偏执”的超级营销在成功地让消费者饥饿的同时也埋下了未来某个时点让消费者厌倦的种子。

“偏执”在汉语中同时带有过度、失度的含义。随着形势变迁,在未来某个时刻,“苹果”终将认识到,“偏执”有时会很有效、很实用,但“偏执”者一不小心就会埋下未来遭遇报复性“失效”的危险。

“苹果”高度推崇“精英”文化,公司充斥着各个专业领域的精英。但是,世界毕竟不是全部由精英组成,公司、市场亦然,苹果的人才文化客观上忽视了无数“草根”员工所付出的血汗。前苹果产品营销主管Mike Evangelist离职后曾在自己的博客中透露,乔布斯每一场讲演前都都需要上百人的协同进行长达数个星期的精心准备,经过不知多少次秘密彩排最终乔布斯总是在现场激情四射,让听众如醉如狂。然而,当乔布斯开始他的舞台“表演”之时,台下听众中又有几个人知道,壮观大剧的幕后有着多少不知名的普通员工的支持呢?这些员工默默无闻地隐藏于“苹果”的光彩之后,根本无从分享那些精英荣耀,从长远看这样的分享结构对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同样,“苹果”在面向用户时,仍然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过度的“精英”文化,他们的时尚、精致、奢华、效用,都首先服务于那些时尚一族、白领一族、奢侈一族,在“苹果”的预期用户名单里从来就不包括中国的农民工、下岗工人等低收入人群。在精英团队的操纵之下,几乎“苹果”的每个产品、每个市场步骤都向普罗大众闪耀某种高不可攀的傲气和排斥,“苹果”告诉那些弱势群体的是:“我并不愿意为你们服务。”但是,在中国,真正巨大的市场恰恰存在于普通老百姓,“苹果”因为“精英”们的自大、短视而造成的盲点实际上是为竞争对手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偏执”结合“精英”,对苹果的发展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实用主义效果,但是历史表面,任何形式的实用主义总是伴随着走向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的危险。现在,“苹果”文化凝聚了一个不乏上述文化道德基因的团队、员工、用户、伙伴的庞大群体。我相信,在他们的主导下,“苹果”的未来并不乐观。

QQ:903403758
作者声明:本帖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和华声论坛许可,不得转载

作者:顺风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