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转帖)陆川炮轰影视圈 “脑残电影”多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生活风情

#1: [闲聊](转帖)陆川炮轰影视圈 “脑残电影”多 (3951 reads) 作者: 阳光在多城来自: 多伦多 文章时间: 2011-12-12 周一, 06:44
    —
作者:阳光在多城生活风情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来源:扬子晚报

  古装电影

  “老让古人飞来飞去,这会让历史简单化”

  耗了陆川近一年心血的《王的盛宴》最近进入了宣传期。对于这部作品,陆川的定位是“以对历史尊重的态度和发现的眼光制作出来的古装剧”,在他看来,拍古装片必须涵盖两个元素,“一是必须关注当下,看能给当下什么借鉴;二是历史的真实性,我们从学校开始接受了太多历史的谎言,出来后才突然发现,了解的历史其实不是真相。历史像谜案,藏在《后汉书》、《史记》等典籍中,像一个个巨大的阴谋,有待发掘。《王的盛宴》里融入了很多从未发表过的考古观点,会让人很惊讶,但这些观点最终还是说服了我。看完之后,观众对楚汉那段历史也会有一个全新的看法。”

  赞了一通自家电影,陆川也表达了对不少当下古装片的反感:“很多拍出来都很像科幻片。Fantasy(科幻的)的拍法不是不好,但不能凡古装片都让古人飞来飞去,谁都会轻功,谁都能上墙。这会让历史简单化了,也失去了历史片的意义。”

  这一通批驳,让人联想起近日陆川的一条微博:“电影行业的底线和底裤都被你们脱下来了。电影人之间需要为了几个子的票房用这么大的力气去搞臭对手吗?没有道德感的电影团队能给我们怎样的电影?”网民分析,陆川的指责对象,疑似跟《王的盛宴》同类题材的《鸿门宴》片方。

  “让历史简单化”的古装片究竟指谁?陆川死活不肯点名:“在行业里,评价同行电影是不道德的事情,从事这一行,我就失去了评价别人电影的权利。但我会偷偷看,写日记,吸取一些经验教训。”

  拍摄周期

  “很多脑残电影,把元朝的衣服穿到汉朝”

  从3月开机直到11月才关机的《王的盛宴》,过长的一直饱受诟病,中途甚至传出“投资方撤资”的传言。“好电影嘛,都拍得慢!像《美国往事》、《魔戒》,拍了那么久,在美国一度成了圈中笑柄,但现在这些电影还活着,成了经典。”陆川振振有词,“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赶在三个月内拍完,赶在某一个档期上映?为什么一定要凑那个‘一年700部’的热闹?如果受市场因素制约赶出来一部烂片,那么这部电影三周过后也就消失了,没人会再记起来。”

  陆川感叹,拍《王的盛宴》是个群策群力的工程,连演员都不计时间成本,“这部片光筹备就花了13个月,属于严重超期。但做一部电影,这个周期是正常的。刘烨这些演员根本没跟我签时间合同,他们在剧组一直跟到我收工为止。大家清楚,在一起就是想做件事儿,不是为了赚钱。”

  13个月筹备期加8个月拍摄期,陆川把时间都花在了哪儿?“光做服装,我们就到清华大学服装系去了很多次,跟教授研讨那个朝代的服装质地、编织方法、款式;还有武器—— 很多电影里的兵器都是机器削出来的,或是钢管,但我们用的是木杆,而且一定不是直的,有自然的结和疤。这样的长兵器做了五百支,一根一根包扎。这些工作没有时间做不出来!还有,在象山片场,台风、雨等各种自然灾害轮流来袭,我们拍拍停停……”

  陆川感叹,这样做只想让观众看一部“非脑残电影”,“常听到很多观众看完一部戏后说,这是脑残拍的。作为电影人我很痛心,有的拍摄者是在透支观众的信任!不信你看看现在的电影,随随便便把元朝的衣服穿到汉朝,把春秋的衣服穿到唐朝,制作理念完全混乱了。”

  票房分配

  “上游不能供血,如何保证下游物资丰盛?”

  之前“八大院线围攻张伟平”在电影圈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对这个话题,陆川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制片方一边:“我觉得制片方收益是偏低的。看看三方的博弈—— 制片方投资一部片,只能拿到三分之一收益;发行方是靠资源吃饭,能拿广告置换;至于影院,‘最差至少还能落一个固定资产’,像《丁丁历险记》、《铁甲钢拳》、《钢的琴》、《失恋三十三天》,哪部戏在院线放都能赚钱,都能拿三分之一。说白了,他们就是旱涝保收!”

  为何制片方收益低?陆川解释:“制片方一年或许就做一部电影,砸了就破产了!从资金风险说,大家都在一条船上,但公正地说,制作方风险大很多。如果片子有问题,可能这家制片公司第二天就消失了。”

  他最后为制作方振臂一呼:“制作方是真正的上游,国家应该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制片方!连上游都不能供血,如何保证下游物资丰盛?”

  演员身价

  “制作费都给了演员,只能做成室内情景剧”

  随着的水涨船高,不少电影制片人怨声载道。但陆川却庆幸,演员在接拍自己的片时,还不敢漫天要价。“我拍的几部电影,很少有演员开天价。一是我脸皮厚,二是他们给我面子,就收个友情价。当然,不是说他们身价不涨,他们在电视剧领域身价涨了十倍,但在我这里,也就涨两三倍。”

  话虽如此,陆川对演员漫天要价的做法也很看不惯:“现在的演员价位有点吓人。一部影片投资近千万,演员拿走700万元,很正常的!但好电影是靠制作出来的,不是完全靠演员撑出来的!你看《丁丁历险记》、《铁甲钢拳》,全是要花钱制作的!演员把制作费拿走了,最后出来的电影全是室内场景,几个人在那儿说相声,怎么能拍出好片?”

  更让陆川无奈的,是演员是否真的物有所值?“现在中国电影界很麻烦的是,市场没有明确估算,谁谁谁到底值多少钱?这一点跟好莱坞很不同。在中国,有时候导演品牌和故事内容反倒更吸引人,比如冯小刚作品,就能大卖。”

作者:阳光在多城生活风情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生活风情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