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21世纪经济报道:“跟着政府走”:银行万亿信贷迷途中的“灯塔”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1: [转帖]21世纪经济报道:“跟着政府走”:银行万亿信贷迷途中的“灯塔” (2102 reads) 作者: tahiti 文章时间: 2008-11-12 周三, 11:33
    —
作者:游客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本报记者 王小明 实习记者 陈家辉 深圳报道 2008-11-12

“如果之前大家还在新增的信贷额度与风险越来越大的产业部门间两难抉择,政府的十项扩大内需措施实际上是为我们接下来的信贷投放指出了方向。”11月11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有大行信贷部门负责人说。

11月5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实施相关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接受本报记者访问的银行界人士表示,尽管上述4万亿元的具体投向及财政直接出资比例目前尚未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由此对中国银行业将产生万亿级的信贷需求。而由各级政府进行担保的项目融资,一直以来正是各银行追捧的热饽饽。

“跟着政府走,是最安全的。”上述负责人表示。

万亿信贷蛋糕

在国务院宣布的十条措施中,“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被写在最后。而央行发布的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显示,将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然而,对于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大背景下,对已如惊弓之鸟的银行家们而言,民生(建设保障性住房、医疗、教育)、基建(农村基础设施)、环保(生态建设、水处理)与灾后重建四大类由政府主导的项目,方是更受青睐的信贷方向,因为安全边际最高。

由于4万亿投资的来源至今尚未明确,商业银行在其中获得份额目前尚难明确。目前市场上有两种声音。

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称,4万亿元的总投资盘子中,直接来自财政支出的约占20%,其余部分需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扣除包括在“十一五”规划中剩余的1.5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是次中国经济刺激案最终催生的新增银行信贷需求将达到2万亿元。

相对而言,中金公司的预测相对保守。该行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随后的点评中假设,若4万亿全部来自政府支出,则年均2万亿的投资将使财政赤字由2008年的0.6%提高到2.3%,与过去经济不景气的2000-2002年情况相仿,为此,政府将于2009年净增发5000亿-6000亿国债。

此外,香港某大行分析师亦告诉记者,为完成投资计划,铁道部等相关部门也将直接发行债券进行资金筹措。

尽管按后者的判断,银行业在整体经济刺激计划中的地位将被削弱,但由政府投资带动的乘数效应也将带来新的信贷需求。

按瑞银的说法,目前在中国的融资体系中,来自银行的融资占到GDP的110%,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只有20%。鉴于这样的重要性,增加银行贷款将是必须的,以维持企业的投资需求。因此,前端以公共投资形式的财政刺激必然在过程中带动来自银行体系的融资。

“跟着政府走”

“尽管我们有责任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但对于一间上市银行而言,信贷资产质量依旧是投资者关注的重中之重。”某总部在南方的股份制上市银行省级分行分管信贷的副行长坦言。尽管之前调降准备金率,为银行体系提供了相当数额的可贷资金,但面对许多风雨飘摇的企业,“惜贷”已成为银行业当前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而前述国有大行信贷部门负责人则表示,在发现多数产业部门整体偿债能力指标发生恶化的时候,银行手中尽管有许多可贷资金,但依旧只得采取保守攻略,即“跟着政府走”。

显然,上述财政刺激案带来的投融资需求,是破解这一“惜贷”迷局的关键。

但一位刚刚调研归来的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尽管这是一个馅饼,但银行业依旧会分别对待。他表示,对于中央财政与部分财政实力较强的地方政府启动的项目,银行往往会热情应对;但对于部分由财政实力较弱的地方政府发起的项目,一些大的银行往往同样会选择回避态度。

“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低迷,使得过去两年靠土地出让获得财政收入的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受到影响,这些地方的项目银行会显得谨慎。”该分析师表示。

建筑类信贷地图

按上市银行披露的数据,在2008年上半年,前期曾因信贷结构调整而降低的建筑类贷款比重已有抬头的趋势,后者正是与政府基建等项目相关性最大的领域。这或成为制造业出现向下苗头后,政府投资依旧刚性的佐证。

按可比口径计算,2008年上半年,14间上市银行的建筑类贷款总余额由3595.26亿元增加到4400.60亿元,增幅为11.15%。各银行中建筑类贷款的平均权重为3.78%,较半年前上升0.16%。

现有各银行建筑类贷款权重,或也将成为未来银行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深度的初步标尺。

14间上市银行之中,建设银行(00939.HK,601939.SH)依旧是建筑类贷款余额最高的银行,2008年中期为1099.20亿元,较年初增加32.27亿元,但占总贷款的权重却从年初的3.3%下降到3.1%。

相比之下,国有大行的建筑类贷款的权重小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2008年中期,工商银行(01398.HK,6013989.SH)与中国银行(03988.HK,601988.SH)的建筑类贷款权重分别只有1.4%和1.5%,位列所有上市银行之末。

值得一提的是区域特征较为明显的部分银行。北京银行(601169.SH)与华夏银行(600015.SH)的建筑类贷款权重分别高达6.8%和6.7%,领先其他同业。浦发银行(600000.SH)与深发展(000001.SZ)的这一比重也分别达到5.6%和4.2%。

作者:游客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