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李俊慧:与张五常聊中国的货币制度(转个老贴,供大家学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李俊慧:与张五常聊中国的货币制度(转个老贴,供大家学习)   
所跟贴 李俊慧:与张五常聊中国的货币制度(转个老贴,供大家学习) -- EIC - (8053 Byte) 2007-9-29 周六, 21:43 (2096 reads)
EIC




头衔: 海归中将

头衔: 海归中将
声望: 讲师

加入时间: 2005/08/04
文章: 1255

海归分: 421989





文章标题: 张五常博客管理员:再论钩住一篮子物品的货币制度(再转一个长篇) (561 reads)      时间: 2007-9-29 周六, 21:50   

作者:EIC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再论钩住一篮子物品的货币制度(之一)(作者:张五常博客管理员) 2007-08-23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7841af701000c24.html

张五常博客管理员按:张五常教授嘱我转告博客读者:他正在写作《安魂曲》,博客内容更新迟缓,还请多多包涵。(这是他的原话。)我作为博客管理员将竭尽所能保持博客能持续地更新,空档之时只好由我勉为其难地写一些讨论张五常教授的思想的文章补上,望各位继续支持这个博客!!

凤凰卫视的《财经正前方》播完就中国近期的通胀问题采访张五常教授的特辑,朋友打电话给我:“第二部分一篮子物品那里没听懂。”于是解释了一番,朋友回应:“听了你的解释就懂了,怎么你不写一篇文章说明一下?”我说:“我老早就已经写过了啊。”

我说的是2005年12月的时候写的一篇跟张五常教授聊天后的笔记《与张五常聊中国的货币制度》,本来只是发给好友私下传阅,但后来被朋友搬了上网。如今重看此文,大体上仍觉满意。

凤凰卫视的采访播出后,我立即把录下的节目的字幕整理成文在博客里公布。节目的时间毕竟有限,张教授这个一篮子物品为锚的主张有很多言外之音,是观众需要有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与对他写过的十多篇相关文章有所了解作为背景知识的,因此很多朋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此外,对采访中涉及的一些内容我也觉得有必要进行补充性的解释,以协助大家的理解。

为此,下面的内容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先把当初写的笔记中比较核心的部分略作修改后转载于此,第二部分是针对近日读者提得比较多的、有代表性的问题作出回答,第三部分则是对采访中涉及的一些内容作补充性的解释。

我对于张五常所说的朱镕基无意中发明了很好的货币制度的说法中所不能明白的,是人民币挂住美元,与其他国家钉住美元的制度到底有什么不同。开始时我听来听去,都觉得只不过是中国对于守住人民币的汇率态度绝对坚决,97金融风暴时说不贬值就是不贬值;其它国家却是言而无信,这边厢信誓旦旦说不贬值,那边厢政府官员自己先就抢着进行兑换美元的“大逃亡”。似乎只是因为朱镕基个人的强硬作风起了作用,而不是制度本身就有着内在的抗御国际炒家的稳定机制。

直到张五常提到其它国家是用外汇储备来守汇率,而中国的货币制度顶多只需少量的外汇储备时,这才是终于触及到核心问题。因为即使其它国家也强硬,但外汇储备见底,弹尽粮绝,想守也守不住,即使不是言而无信,也是无能为力。但中国的货币制度是怎么运作的?根据张五常的解释,假设人民币挂的是黄金(以黄金为锚),如果是金本位制,外人是拿着人民币要求中央银行按指定的固定比率支付黄金;但在朱镕基的制度下,中央银行担保的不是向拿着人民币的人支付黄金,而是担保拿着人民币的人在市场上可以用指定的固定比率购买到黄金(所以中央银行自身不必储备大量黄金)。

因此,准确来说,人民币挂的不是黄金,而是金价(金价就是一个可以在市场上成交的指数,只不过这时这个指数只有一个价格成分,就是金价本身);中央银行担保的不是由它来兑换黄金,而是担保金价固定不变。当时我就问:“但怎么保证金价不变?如果炒家要炒高金价怎么办?是要进行价格管制吗?还是要中央银行向市场投放黄金以保证黄金的供应?价格管制是干预市场,而向市场投放黄金就必须有足够的黄金储备啊。”张五常说:“都不是!而是中央银行要收缩银根。”这一句宛如当头棒喝,我想:“哎呀,我真蠢!怎么就只想到用增加黄金供应量来抑制金价上涨,居然没想到也可以用减少货币供应量(即收缩银根)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然后我马上联想到一件事,脱口而出道:“这是货币政策啊!只不过格林斯潘的收缩银根是为了抑制通胀,而这里的收缩银根是为了抑制金价。”准确地说,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因为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政策中,调整银根(货币供应量)是为了稳定通胀率、失业率等指标(因此这时可以再次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张五常说美国货币挂的锚是这些指标);而这里所说的货币政策是为了稳定被选定为锚的物品(如黄金、美元、一篮子货币、一篮子商品等)的价格或价格指数。

更清楚地说,朱镕基的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的“管理浮动”的货币制度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其它国家是用外汇储备来守汇率,用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而朱镕基是用货币政策来守汇率(钉住一种或一篮子货币时),人民币所挂的锚的供应量直接由市场提供,外汇储备也就不需要了。货币政策用来守汇率,也就意味着放弃了货币政策用来稳定经济的作用。

人们可能会提出异议说,为了守住汇率而放弃货币政策,这岂不是自废武功,失去了调整经济的一大利器?这值得吗?这里又引出一个关键之点,那就是张五常的《不要忘记货币的基本用途》一文中最重要的观点:(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恰恰是因为货币制度有问题才需要的,如果货币制度本身就没问题,根本不需要货币政策!

货币制度要解决的,就是币值稳定的问题。如前所述,“币值稳定”与“汇率固定”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而“币值稳定”是为了把使用货币以协助人们进行交易的费用降到最低。如果货币制度有问题,那就意味着币值不稳定,而经济波动恰恰是因此而起的。正如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所实证的那样,包括1929-1933年那一场空前绝后的经济大萧条在内的所谓的“经济周期”,起因都是货币供应量失调,价格信息中夹杂了币值不稳的信息,使人们作出错误的经济决策。

例如,当生产者看到自己的产品价格上升时,这个价格上升可能是因为市场对他的产品的需求上升(意味着经济体的局部或整体在扩张);也可能是因为货币的价值相对于该产品的价值下降(即货币贬值),因此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标示同样数量产品的价格;也可能是上述两种因素都同时存在。如果价格上升的原因是第一个,那么生产者的正确反应是扩大生产,增加产品的供应量;但如果价格上升的原因是第二个,那就只是整个社会发生了通货膨胀,真实经济并没有扩张,生产者也不应该扩大生产;如果价格上升的原因是第三个,那么生产者扩大生产的程度只应该与真实经济扩张的程度相适应,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由此可见,币值不稳定,价格信息中包含了通胀因素,生产者就很难正确地判断应否扩大生产,以及生产扩大到哪种程度才算是恰到好处。过分扩大生产的后果是生产过剩,生产扩大的程度不足的后果是生产短缺,最终的结果都是引发经济周期(波动)。反之,价格下降也有类似的问题。

这样,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是货币供应量失调(即币值不稳);为了反经济周期,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稳定经济。但是,正如前所述,格林斯潘看着滞后的通胀率、失业率等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滞后的调息,极其不完美(他对实际经济状况的判断可能出错,或者即使没错也存在着时滞),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实际的经济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反过来成为经济波动的根源。货币政策本来是为了稳定经济而实施,但由于货币政策的不完美,本身反而又制造了经济波动,这就是美国现行的货币制度/货币政策的两难困局。

但是,如果货币制度本身就没有问题,也就是说,它本身就已经相当完美地解决了币值稳定的问题,货币供应量不失调,经济波动的根源也就釜底抽薪,哪里还需要什么货币政策去稳定经济呢?而张五常认为,朱镕基发明的货币制度,就是这么一种没有问题(或至少是比美国的货币制度的问题要轻得多)的货币制度。因为这个货币制度,如前所述,是以一个可以在市场成交的指数为货币的锚。由于可以在市场成交,一方面中央银行就不必储备大量的“锚”物品;另一方面可以即时地获得关于这个指数的信息(如可以直接利用外汇市场[以一种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为锚时]、商品期货交易所[以一种商品或一篮子商品为锚时]中的现有指数)来即时地调节货币供应量。

如果这种制度还不算是近乎完美的货币制度/货币政策,我确实想象不出还有什么能堪称完美的了。

这样的货币制度,无货币政策之名,却最能真正实现货币政策之实,而且内外目标同时兼顾。这时本国货币与其它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虽然不是固定的,但波动的原因不是本国货币的币值稳定有问题,而是其它国家货币的币值稳定有问题。私人可以通过外汇市场上的对冲工具(如外汇期货、期权、掉期)来管理外汇风险,中央银行根本无需参与。

(未完待续)


再论钩住一篮子物品的货币制度(之二)(作者:张五常博客管理员)
2007-08-24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7841af701000c2r.html

接下来是回答近期读者提得最多的一些典型问题。

其一:这种使人民币钩住一篮子物品的制度,会不会造成政府全面控制物价?

这个问题早在我前述那篇笔记在网上流传时就已经有人提出过,而且提问者的来源正是北大经济论坛这参与者应该都有相当的经济学专业背景的地方。然而这个问题分析下来,就会发现,提问者若不是没有学过、就是学过也没有真正学懂经济学的货币理论中最基本的知识。

因为我的那篇笔记中出于简化的需要而用了黄金为锚物品作例子,北大经济论坛就有人指出,这样的货币制度固定了金价,岂不是等同于物价管制?而如果把锚物品从单一的黄金扩大到大致能反映一个经济体的状况的一篮子物品的话,政府岂不更是全面控制了所有重要物品的价格?

首先我们从事实来看一下这种论点的荒谬性。如果上述的质疑是正确的话,那金本位制就是历史上管制金价最严格也最成功(因为维持时间最久)的制度了,因为金本位制下金价就是天然地固定的。例如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例,二战后美元挂住黄金,其它各国货币挂住美元,在70年代美元危机爆发之前,金价一直都丝毫不差地固定在一盎司35美元的水平上。如果这叫做物价管制,为什么从来没有经济学家反对?不仅没有人反对,当这个制度濒临崩溃的时候,大家还竭尽全力去挽救它,甚至于“欧元之父”蒙代尔直到现在还主张国际货币制度应该回复到金本位时代。(你们该不是要告诉我,芝加哥学派出身的蒙代尔会是反自由市场的政府干预主义者吧?)

再看金本位制之后的情况。我们大概可以放心地作出以下的判断:经济学上所有的货币主义者同时都是信奉市场的自由主义者。而所有的货币主义者的共识是,一个负责任的中央银行,就是一个严格地控制货币供应量、以抑制通胀为货币政策的优先目标(而不是像凯恩斯主义者同时也是政府干预主义者所主张的那样,货币政策的优先目标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中央银行。这无非是说,把货币钩住通胀率。虽然后面我将会解释钩住通胀率跟钩住一篮子物品的价格指数有什么区别,但在钩住这一点而论,二者是类同的。(因此张五常教授曾经把一篮子物品的价格指数称为“小通胀率”,因为这篮子的物品比计算一般的通胀率所涉及的物品种类要少得多。)如果钩住一篮子物品的价格指数就是全面控制物价,那钩住通胀率对物价的控制程度只会是更全面而不会是更片面(因为一般通胀率涉及的物品种类更广泛得多)。那就奇哉怪也了。怎么那些市场自由主义者(货币主义者)们竟然会推崇一个全面控制社会各方各面的物价的政府为负责任的政府?竟然会以此为自己所主张的理论的基本原则?

接着我们就从理论上分析一下这论点荒谬性的根源所在。第一,问题是出在对“价格管制”这一概念的顾名思义、不求甚解,只要见到价格固定就认为是政府在管制物价。

如果只是按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确实政府采取某些措施使某种或某些物品的价格固定下来就是管制物价,然而这“某些措施”是包含了很多性质完全不同的措施的。大致上来说,这些措施有以下几种:(1)发布行政指令,直接禁止供应商把价格厘定在高于规定的价格之上(如限价令)。(2)管制需求(如配给制)。(3)增加供给。(4)控制货币供应量。

从来没有经济学家会把第四种归纳为价格管制的措施,因为它的本质其实是稳定币值,管制的其实是货币自身的价格,而不是货币所钩住的一种或多种物品(锚物品)的价格。我们通常把货币看作是物品的价格,其实逻辑上物品也可以看作是货币的价格,既然货币的价格被管制着不变,当然锚物品的价格也是被管制着不变的了。但正如张五常教授在以往多篇文章中已经指出过的那样,什么物品的价格都不该管制,但就是货币的价格必须被管制。打个比方最容易理解这一点,货币就如同一把尺子(长度的标准单位),其最基本的功能是用来量度其它物体的长度的。其它物体的长度可以变化,尺子这个长度的标准单位可不能变来变去,否则不同物体的长度怎么能有个准绳去进行比较?

所以,说货币钩住锚物品就是价格管制,从字面上说,对;但问题是,那根本不是经济学家所批评、反对的那种会造成租值消散的浪费的价格管制,所以,也不对。那些质疑以一篮子物品为锚的货币制度是全面管制物价的人,是用后者的后果去批评前者的措施,若不是不懂概念,就是偷换概念。

(PS:经济学所批评反对的价格管制措施,不但不涵盖上述的第四种,也不涵盖上述的第三种,事实上增加供给才是真正能有效而又无不良后果的平抑物价的正确措施。只不过增加供给通常受制于资源约束、生产周期等因素,不采用这种措施往往是不能也、非不为也。不过本文不是要分析价格管制的各种措施,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二,问题是出在对货币理论的似懂非懂。如前所述,没有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是不把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锚物品的数量相适应的水平上,从而控制物价水平(通胀率)的稳定的。如果不控制物价水平才叫自由,那当年疯狂滥印金圆券、使物价水平走过一条街就已经飙升数倍的国民政府最自由、最不控制物价了。这样的经济学常识,是上过《宏观经济学》的货币部分和《货币银行学》这两门基础专业课的人都应该掌握的。

(未完待续)


再论钩住一篮子物品的货币制度(之三)(作者:张五常博客管理员)
2007-08-27

其二:钩住一篮子物品的价格指数的货币制度,与现在通行的钩住通胀率的Fiat money制度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其实也早在我写完前述的那篇笔记之后就有朋友向我提出了。且说那篇笔记的起因,就是因为一位朋友向我申斥他无法明白张五常教授所提倡的以一篮子物品为锚的货币制度是什么,于是我转述于张教授,得他不厌其烦地解答了我一个又一个问题,煲了史无前例之长的电话粥,最后甚至于把教授的手机都煲到没了电,终于让我彻底明白了他的主张。电话粥的成果就是那篇笔记,转交给那位朋友阅读。他刚读完时也觉得很明白,但回去后再思索其中一些细节,又提出了其它问题,其中一个就类似于这里的第二个问题。当时他的说法是,现在的通胀率也是根据一个一篮子物品来进行计算的,为什么不直接利用这个现成的篮子,而要另外构建一个篮子呢?

其实张五常教授已经在多篇文章里一笔带过地简略谈到现行通胀率的问题。问题主要有二。第一,通胀率所选取的一篮子物品太多太复杂,以致其物价指数难以在市场上成交(即人们无法真的在市场上购买到这样一个篮子的物品),这样的锚就显得不够清晰,其指数不能即时计算出来(例如今年七月份的CPI指数在八月中下旬才能公布),货币政策的实施也有相当长的时滞。而张五常教授所建议的一篮子物品,是一个种类少得多(三十至一百种)、选用的物品也以能够在市场上有清晰、即时的成交价格可以查看到的为标准(所以他主张的是期货市场、批发市场上的物品,详情请看《一篮子物品的选择》和《一篮子物品的组合与操作》二文)。

其操作方式是央行直接从商业银行回笼货币(如无息借入货币)或投放货币(如无息贷出货币)来实施。这种为实施货币政策而进行的货币借贷当然是强制执行的,商业银行必须服从央行管理,为执行国家的货币政策履行义务,这就如商业银行必须在央行存放存款准备金是强制执行的一样。之所以是无息,是为了避免货币供应量的调整直接影响利率,利率应该是由市场自由地决定,实际上是由投资回报率决定的。所以张教授并不主张使用调息(利率)这种美联诸近年来喜用的、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方式(其实弗里德曼也是反对以调息的方式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毕竟像格林斯潘那样的调息高手是可遇不可求的,其成功太多依赖于格林斯潘这个人,而不是制度本身)。

这样,由于篮子中每一种物品的价格(期货市场价格与批发市场的价格)本身就是秒秒皆知的,篮子中物品的数量与比例又是固定的,那么这一篮子物品指数的高低当然也是秒秒皆知的了。而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又是通过直接地投放与回笼货币来实施的。因此,在这个货币制度下,货币政策没有认知与实施的时滞。

第二,通胀率所选择的一篮子物品的质量经常变动,不能正确地反映真正的物价变动情况。物价水平上升,可能是因为货币贬值,但也可能是因为质量普遍提升,实际上已经变成另一篮子的物品,但计算通胀率时全都糊里糊涂地算作是物价上升了。因此,张教授建议的一篮子物品在选择时不但要选取成交价格清晰可见的,而且要选取质量稳定不变的(于是期货市场的商品再次受到青睐,因为这个市场上的商品质量之清晰稳定是可以用标准化合约来进行成交的)。

其实上述的两个问题在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都是计算现行通胀率的那一篮子物品的成分太复杂,质量有变动只是加强了复杂性的一个突出因素。

举一个例子吧。例如“住”的物价,现行的通胀率是以租房价格、建筑材料价格等组合计算出来的。其中租房价格就是一个非常模糊不清的价格。因为其质量大不相同:不同地段、不同装潢配套程度乃至不同面积的房子,其价格之天差地远是人所共知的。建筑材料中有也很多是质量变动不居,或不同市场的价格差异相当大。用这样模糊不清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格指数,是无法在市场上成交的,因为政府根本无法担保你可以在市场上买到这些物品的确定数量--如果政府担保说一万元可以买到一平方米的房子(简单起见,假设现在的篮子里只有一种物品--房子),你是买穷乡僻壤的一间草房里的一平方米,还是繁华都市的一座高楼大厦里的一平方米呢?如果说担保的是买这两个极端的平均数,但又怎么会有大量房子正好就处于这个平均数上,可以供人们真的去尝试着购买一下,而又不会因这种尝试性而不是出于真正的需求而进行的购买影响了它的价格(所以前面要强调这类房子的数量必须是大量的),从而证明政府是言而有信的呢?但如果没有这种真的购买一下的可能性,这钩住一篮子物品的约束又怎么算是可靠的呢?(虽然通常不会有人真的去尝试着购买一下这一篮子物品,就如同期货市场上很少人会真的进行实物交割一样,但这种可能性的存在是最有效的约束。)

张五常教授主张用水泥这种物品来代表“住”(当然代表“住”的还有其它物品可选进这个篮子里,此处只举水泥是为了简化起见),因为这是房子的基本原材料,而且其质量的稳定、不同市场却有相当一致的价格这两大优良特性完全满足要求,人们若不相信政府的担保还真的就可以去尝试着购买一下。

所以,一篮子物品的指数能否在市场上真的进行成交,是极其重要的因素,正是这一分野使张五常所主张的以一篮子物品为锚与现在通行的以通胀率为锚的货币制度有了本质上的区别。事实上,张教授有一段时间习惯于使用“以一个可以在市场上成交的指数为锚”来称呼朱镕基发明的货币制度,只是朱老钩住的是单一货币(美元),其可以成交的指数是外汇市场上的汇率,而张教授建议改钩一篮子物品。在这个意义上,与张教授建议的货币制度性质类同的,是朱老的钩住美元,而不是美国钩住通胀率的Fiat money制度。

另外,以美国为代表的Fiat money制度,准确来说钩住的是两个锚,除了通胀率,还有失业率等其它经济指数,因此锚的清晰性更差(失业率这个指数可是完全无法在市场上进行成交的,其模糊不清更远甚于通胀率),调控的复杂程度更是倍增,币值之难以稳定可想而知。张教授经常提到的一个证据是:美国的利率调整极之频繁,而利率本应是投资回报率的市场指示器,投资回报率显然是不可能如此频繁地变动的,这意味着美联储(美国央行)一直在摸索着那个模糊不清的锚在哪里,钩来钩去就是钩不住。以格林斯潘如此精通经济与货币,处事又毫无私心杂念,美国货币政策还是得到这样差强人意的结果,可见是货币制度的问题而非人的能力不足。

(未完待续)


再论钩住一篮子物品的货币制度(之四)(作者:张五常博客管理员)
2007-08-28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7841af701000c4d.html

其三:货币以这样的一篮子物品为锚,会不会被炒家通过炒篮子中的物品而使货币受到狙击?

张教授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他早在2003年12月25日发表的《一篮子物品的选择》一文中就指出:“如果北京真的要选一篮子物品为人民币之锚,我很想知道他们选出来的是些什么,其比例又如何?问题是,北京应不应该公布呢?公布篮子内的物品及其比例的好处,是可以增加国际对人民币的信心。但如果不公布信心也足够的话,不公布可能较为优胜。外汇市场炒家甚众,以一篮子物品为锚比较难炒,但多了一种炒法:先在外汇市场下了注,然后炒物品。这是近于杞人忧天,但我就是喜欢夸张一点,把问题推到尽。”后来他又在2006年3月10日发表的《一篮子物品的组合与操作》一文中修正了这一看法:“篮子内的物品是些什么是要公布的。此前我认为物品的比重不公布可能较好,但见去年七月起央行转用一篮子货币,不公布细节人民币有明显的不稳定效果,改变了主意,认为物品的比重也要公布,物品种类够多就有保障。毋庸置疑,篮子内的物品细节愈明确,市场信心愈大。”并认为“炒家可以炒篮子内的任何物品,但不会炒到人民币那边去。”

也就是说,只要篮子中的物品种类足够多(张教授原来主张只选择三十种,后来认为可以提升至五十种甚至一百种),炒家虽然可以炒物品,但每种物品平均来说只不过占了1%的比重,对整个篮子的物价指数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其实即使篮子里只有30种物品,平均每种物品所占的比重也不过是3.33%而已,对整体的影响仍然是微乎其微。)

退一步说,其实我们不妨想一下,有哪种货币制度是完全没有机会被炒家狙击货币的?没有!没有锚的货币就不用说了,用不着什么炒家狙击,它自己也会迅速崩溃。至于有锚的货币,炒家总能通过炒锚来狙击货币。只是不同的锚相比之下,一篮子物品应该是所有锚中最不容易被炒家控制的了。单一货币和单一物品作为锚是最容易炒的,炒家只要炒一种货币或物品就行了。(所以这是一篮子物品为锚比以黄金或美元为锚要优越之处。还固执地认为金本位制比这一篮子物品为锚的货币制度为好的,是只想到锚的清晰性,而没有通盘兼顾考虑炒货币的问题。)

而一篮子货币与一篮子物品相比,首先可以选入篮子的货币种类就远远不如物品,(能在国际上自由流通兑换而又稳定可靠的货币能有多少只?不要说100种,就是30种可靠的国际流通货币都无法凑够数。)种类不多就会导致每一种货币平均所占的比重较大,炒家只需控制少数几只就已经足以控制篮子中的大部分比重。其次,市场上货币的供应量也比物品的供应量要少,炒家炒前者自然要比炒后者容易得多。

所以,如果炒家要炒,无论哪种货币制度都会有可乘之机。除非因噎废食搞外汇管制,炒家是永远无法禁绝的。我们可以选择的,是最不容易被炒的货币制度,而不可能是绝对无法被炒的货币制度。

换一个角度来看,炒家炒货币天天都在进行,但达到狙击货币这样严重的危机的,毕竟还是十年一遇。为什么?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与其币值并没有明显地脱节,炒家又能从何炒起?索罗斯的自辩“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并非全无道理。而当货币是钩住一个能大致地反映整体经济状况的一篮子物品时,该国的经济状况与其币值又怎会有明显的脱节呢?

至于有些朋友提到外国政府会通过控制这篮子物品的价格来控制人民币,情况与炒家的问题类似。其实外国政府比炒家还多一重顾忌:如果它炒起了那个篮子的物品,而这篮子的物品基本上是按“衣食住行”来选择而组成的,则它自己国家里同样的物品也会基本与衣食住行有关(只不过是各物品在篮子中所占的比例略有不同),炒起这些物品会导致它自己国内也发生通胀。炒家可以不管其它国家因他狙击某国货币而发生通胀,外国政府却不能不考虑本国也会遭受池鱼之灾。

(未完待续)


再论钩住一篮子物品的货币制度(之五)(作者:张五常博客管理员)
2007-08-31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7841af701000c66.html

其一:钩住一篮子物品的货币制度是平抑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前提。

虽然我觉得张教授在采访中已经讲得足够清楚,但我发现还是有很多观众读者并没有听明白钩住一篮子物品的货币制度与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这两件事的关系。有些人看到张教授主张把人民币放出去,外人要多少就给多少,放开外汇管制,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就大惊失色地说:“如果人民币回流怎么办?岂不通胀急升?如果人民币汇率暴升怎么办?岂不严重打击出口?”

现在外间对人民币的需求甚殷,舒缓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稳定汇率的办法其实跟前面提到过的平抑物价的方式一样有四种。前两种是经济学家反对的物价管制,是不是宜采取的(但目前正在采取的正是第二种“控制需求”的方法),现在要平抑的是货币的价值,当然无所谓第四种方法,那就只有真正有效的第三种--增加供给。而货币不像普通物品受资源约束、生产周期等因素的制约,开动印钞机就有源源无尽的供应了。只要流出国外的人民币不回流国内,国内的货币供应量不受影响,通胀不成问题。但问题当然就是:如果人民币回流国内,而且是大量地回流,怎么办?

其实张教授苦口婆心已经说得十分清楚:“现在的问题是,金融市场一开放,我不知道物价向哪个方向走。我只能担保,大手把人民币放出去,人民币的上升压力一定下降,这一点我可以担保。但是通胀方面我不敢担保,你不要把我杀了,通胀疯狂了也说不定。”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比以往更急切地需要这个钩住一篮子物品的货币制度以便能迅速地监测、并及时控制通胀。

通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而导致的物价普遍上涨。只是某些商品价格上升不叫通胀,但如果某些商品的价格上升导致其它商品成本增加而也要涨价,从而使涨价的趋势扩张到整个经济体,那就出现了通胀的风险。但钩住了一篮子物品后,篮子内某些物品价格的上升会导致这一篮子物品的价格指数上升,央行要继续钩紧原来的指数,就必须减少货币供给量。价格上升了的物品本来就占用了流通中更多的货币数量,央行还减少供给货币,能用于购买其它商品的货币数量就更少了,则它们的价格怎么还能不下跌?其它商品价格的下跌幅度要达到刚好能抵消价格上升的商品的上升幅度,否则一篮子物品的价格指数不会回复到原来的水平,央行就会继续减少货币供给量,迫使其它商品的价格因为可以用于购买它们的货币数量越来越少而继续下跌。

有一位ID叫Prentice的网友做了一个虚拟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制度的运作,不妨贴在这里供大家分享:

举例来说,比如,猪肉 10元/斤 米 5元/斤。100元勾住一篮子物品为 5斤肉 10斤米。当猪肉价格涨到 20元/斤,这样一篮子就变为150元。此时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提升货币面值,提升到那一篮子仍旧100元。

这样,旧 150元 ---》 新100元。

所以,猪肉旧 20元/斤 ---》新 13.33 元/斤

米旧 5元/斤 ---》新 3.33 元/斤

这样,通过调整币值后,猪肉从10元涨到13.33, 而米就会从5元跌到3.33。这里,政府并没有去控制肉价,米价,政府做的只是调整币值,篮中各物品的价格,会根据各自的相对价格,自动升的升,降的降,使总价保持100。

为防有些朋友还是不能明白这些数字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在这里把计算的过程也说一下吧。假设货币供应量调整后猪肉的新价格为x,则可列出方程式如下:150/100=20/x,解方程得x=13.33。(即因为货币供应量的调整,一篮子物品的价格从150元返回100元,则猪肉价格相应从20元下降为13.33元。)假设货币供应量调整后的米的新价格为y,则可列出方程式如下:150/100=5/y,解方程得y=3.33。

Prentice在这后面还打了一个曲线与坐标系的比方,但不太好理解。另一位朋友用积分做比方,虽然是对的,但对于不懂积分的朋友来说就更难理解了。其实在旁观采访录制的时候,我也想到一个比方,我认为应该比前述两个比方都更容易理解,在这里说一下。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箱子,里面塞满了大小不同的气球。当某个或某些气球膨胀的时候,既然箱子已经塞得满满的,其它气球就必须收缩。政府控制那一篮子物品的价格指数,就是控制那个箱子的容积。里面的气球大小就是各种物品的价格高低,它们之间的相对价格(容积)此长彼消,政府是不管的,政府只管箱子就那么大。

有读者看到这个例子,说政府会影响到篮子内物品的相对价格,从而扭曲了资源使用的决策。不知道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这个例子中猪肉涨价而政府还没减少货币供应量之前(即一篮子物品的物价指数是150时),猪肉与米的相对价格是4:1(20:5);政府减少货币供应量使一篮子物品的物价指数重新返回到100后,猪肉与米的相对价格仍然是4:1(13.33:3.33,数字略有出入是因为计算时小数除不尽做了四舍五入的处理,如果用精确的分数来计算的话,是40/3比10/3,比例是一丝不差的4:1)。所以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完全没有影响篮子内物品的相对价格,这里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钩住一篮子物品的货币制度根本无所谓政府全面控制物价的问题。政府改变的只是用货币来表示的物品的名义价格。

另外,从上述箱子与气球的比喻,以及从上述那位网友虚拟出来的数字例子,我们会得出一个重要的推论,那就是这个钩住一篮子物品的货币制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使得价格上涨的物品的膨胀程度是减少了的。从理论上推敲一下,原因很快也就想出来了。因为央行收缩货币供给量,不但减少了用于购买其它商品的货币数量,当然也同时减少了用于购买价格上升的商品的货币数量,所以使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程度有所减缓。由此可见,这种钩住一篮子物品的货币制度,不但能有效地控制通胀,而且还能减轻单一物品价格暴升或暴跌的程度。但这完全不是管制了这物品的价格,因为这物品相对于其它物品的价格并没有被扭曲,对人们的生产、消费乃至投资的各种决策有真正重要影响的是相对价格,而不是用货币表示的名义价格。

行文至此,我们不妨作个小结,比较一下以单一物品(如黄金)或货币(如美元)为锚、以现行的(大)通胀率为锚及张教授主张的这个以一篮子物品的指数(小通胀率)为锚的优劣。守大通胀率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因为这个篮子物品成分复杂,锚模糊不清,无法在市场上真正地成交,而事实经验的证据也是钩来钩去都钩不住,不如这小通胀率的简明清晰容易钩。而如果钩住单一物品或货币,单一物品或货币暴升暴跌的可能性或机会比一篮子要大得多。(张教授写过的一篇《从炒货币说一篮子物品》的文章开头部分谈到如果钩住的是黄金的话会有两个问题,那第一个问题其实就是这里说到的。所以张教授的多篇与货币制度、人民币汇率有关的文章其实基本上已经把所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考虑到、分析过了。)总之,选择一篮子物品为锚可以说是尽最大的可能同时兼顾了稳定性与简单性,令我不由得要再次感叹:如果这样的货币制度还不算是最完美的,实在想象不出哪里还有更完美的了。也无怪乎有朋友向我指出,张五常这个以一篮子物品为锚的货币制度的设想,是对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的一大突破,最关键的贡献就是在推广到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加入交易费用或制度费用的局限(尽可能把交易费用--包括锚的清晰性不足与稳定性不足所带来的费用降到最低)。

还要提醒的一点是,这个指数政府是可以改变的,可以让它上升也可以让它下降。即可以让箱子变大,也可以让箱子变小。但这样的改变是要有透明度的,政府要预先向外公布,且言而有信,那就不会使市场失却信心,也不会引起生产者对价格变动的错误判断,因为现在他们清楚并及时地知道价格的变动中有多少是属于通胀或通缩引起的,从而可以将之剔除,作出准确的生产决策。

此外,也有朋友提到,如果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技术进步的缘故,有些本来是重要而被选入篮子中的物品变得不重要了,怎么办呢?很简单,调整篮子的中的物品成分就是。前述篮子中的物品种类、数量与比例要固定,是指调整货币供应量时不改变一篮子物品的构成,可不是说一定下来就永远不再改变,但当然不应该频频改变,要真的有需要才审慎地修改。就如道琼斯工业指数那样,用30只成分股的股价变动就能大致反映整个股市成千上万只股票的价格变动,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后,有些成分股变得不重要,而一些后来新上市的股票变得重要起来,就可以调整指数中的成分股,用新的成分股替代掉一些旧的成分股。股票市场上的炒买炒卖是家常便饭、甚至是理所当然,改变指数的成分股也没什么,何况炒作更为不易的一篮子物品,其成分要调整更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未完待续)


再论钩住一篮子物品的货币制度(之六)(作者:张五常博客管理员)
2007-09-02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7841af701000c6a.html

至于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可能是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钩住美元,总是产生一个错觉,就是人民币相对于美元上升就是升值,以为汇率固定不变才叫人民币不浮动。其实原因很可能是美元有贬值压力,而不见得真的是人民币有升值压力。有一段时间人民币升值,张教授写了很多文章大声疾呼表示反对。过了一段时间人民币还在升,但张教授却不吭声了。我问他为什么现在不反对了,他说不是人民币在升,而是美元在贬。何以见得呢?因为人民币相对于欧元的汇率没怎么变,美元却相对欧元贬了不少。所以其实是美元对其它货币(当然也包括人民币)在贬值,而不是人民币对其它货币在升值。

如果人民币钩住了一篮子物品,与其它所有国家的货币放开浮动,这时汇率有变,问题就是出在其它国家货币身上,是它们要贬值(反映为人民币汇率上升)或升值(反映为人民币汇率下降)。货币的价值本来就来自于它所购买的物品,我们喜欢钱是因为它能买东西,可不是因为它是一张印刷得很特别的纸,货币的购买力就是货币的价值的真正源泉。以一篮子物品为锚的货币制度,可以说是回归到货币最根本的本源或本质上去。钩住了一篮子物品之后,人民币的币值就是最稳定也最坚固可靠的,是以实际的物质财富在背后作支持的。其它国家想人民币升值,就只能把它自己的货币贬值,即相对于人民币所代表的那篮子物品贬值,因此只会导致它们国内发生通胀。于是这时的汇率变动只反映其它国家货币的价值--或者更详尽地说,是反映其它国家货币购买人民币所代表的那篮子物品的能力--在变化,而不再表明人民币的币值或购买力的变动。(人民币的币值或购买力的变动是直接反映在那一篮子物品的价格指数上的。)所以这时央行不需要守汇率,汇率对于反映人民币的币值已经无甚意义,要守的就是那篮子物品的价格指数而已。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述的笔记中说,货币政策与货币制度已经是同一回事,货币政策的内外目标统一为一个目标--守一篮子物品的价格指数(小通胀率)。(传统的货币政策对内目标是守大通胀率,对外目标是守汇率。)

其二:农民在此轮农产品价格上升中是否获益?

严格来说,这个问题不应该在此文回答,因为这与一篮子物品的货币制度没有什么关系。但因为是采访中涉及到的,很多朋友又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其实张五常教授在采访中是作出了清楚的回答的,只是节目剪辑时因时间所限而剪掉了,因此只好在这里替他把这个问题再澄清一下。

很多朋友担心的是,此轮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原料价格导致生产成本上涨(如猪肉的涨价据说是玉米涨价所致),因此农民从中获益可能不大。张教授对此其实早有分析与判断,这里写一下他的分析,也有利于我们学习如何分离造成一种经济现象的多种因素,其实使用的无非是“其它因素不变”的边际分析法。完全不需要搞什么回归方程,不需要使用数学方法来控制某些因素不变,以分析我们所想知道的因素对现象的影响程度。简单明了的逻辑,就足以解决问题!

在张教授抓着我为这次采访做功课时,他曾经让我找一下蔬菜这一分项的CPI是多少,找到的数据是上升18.7%,由此张教授确认了农民在此轮农产品涨价中不但是获利,而且获利超过了平均的涨幅(15.4%)。为什么呢?张教授解释他的分析如下。其它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有可能是因为所谓的原料成本上升,但蔬菜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所谓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含义,正是指蔬菜的生产过程中差不多主要就是投入劳力,种子、化肥等原料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蔬菜的收入(价格)也就主要是分配给劳力(农民),于是其价格的上涨反映的正是农民收入的上升。这样,通过选取受原料成本影响甚微的蔬菜,原料成本的因素就被作为“其它因素不变”而成功地剔除在外。当然,蔬菜受天气的影响很大。但一方面全国的数据平均下来后,各地都有好天气与坏天气,天气的影响也就互相抵消了;另一方面,今年全国的天气普遍来说不见得比去年有显著的不同,则天气的影响也可以作为“其它不变因素”而排除在外。

采访节目播出后,张教授又打过电话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证据可以说明农民的收入上升才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后来发表于他最近一期南窗集的专栏文章《从成本角度看农民生计》,我就不再重复了。

(全文完)

作者:EIC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转帖]李俊辰:迷失的英镑情怀 - 顺便请教一下, 英国的经济主体是那些行... 海归茶馆 2009-2-21 周六, 09:48
李光耀:一个大师对中国、美国和全世界的深思 海归主坛 2013-2-22 周五, 23:53
[转帖]黄怒波回应中坤远大骂战:我当过红卫兵也可以不要脸---(过去一年,... 海归主坛 2013-1-16 周三, 11:23
招聘:驻海外机构负责人储备人才(欧洲1个,美洲1个) 海归职场 2010-6-28 周一, 14:24
美国新闻:加币追平美元无悬念 去美国扫货正当时(转帖)——欢迎加拿大朋友来玩! 海归主坛 2009-10-14 周三, 11:36
手机系列:iPhone入网测试 中国水货遭严重考验,入华的iPhone手机... 海归茶馆 2009-7-17 周五, 12:16
国内新闻:【漂亮照片】转帖一些最近北京的照片,供大家了解一下北京的情况(又... 海归茶馆 2008-7-20 周日, 12:41
2008.06.17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之中国的问题 海归主坛 2008-6-17 周二, 10:03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EIC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