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来讲我经营的这个网站还算不得是系统性的写作,但也多少让人有点与众不同的感觉,一不小心就写了七年,发布了两百多篇原创文章,收到了一万两千多条有效评论,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讲故事」的文章,点击量和评论数都很高,能有近百条讨论,尤其是乡土人文类的。而另外一些所谓的思想火花则比较不容易和读者有共鸣,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大家更喜欢的还是读故事,心灵鸡汤什么的早过时了。
我已经正式离开讲台很多年了,但是在公司仍然有课程,以前是针对批量入职的应届学生或是物流相关部门的通识训练,可以比较轻松,专业范围内的知识随便侃一侃,大家就会觉的有收获。今年,我的这个课程被纳入了中级干部的晋升必修课,受众变成了数以百计的中基层主管,他们来自几十个不同的部门,都是不同领域的业务骨干,可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我们的东西是比较陌生的,他们来上课也并不是因为将来要或者可能会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怎么讲才好呢?这是一个问题!

为了让他们在听课的时候不至于睡着,于是我修改了教案,在援课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些非进出口领域的从业人员也能感兴趣的故事,比如前不久习大大携夫人非常友好的去欧洲玩了一圈,这事对中欧贸易以及相关双边政策的影响。又及,透过养牛和卖牛肉的故事来说明倾销与反倾销的概念。甚至讲到「上海自贸区的前世今生」等等这样时下热门的新闻话题,这些大家都听的很认真。

董桥在《不是每一只鸟都会唱出这样好听的歌》中说道:我深信不论中文不论英文,文词清淡可读最是关键。然后就是说故事的本领。年轻的时候我效颦,很高眉,认定文章须学、须识、须情。岁数大了渐渐看出故事才是文章的命脉。有了学问有了见识有了真情,没有说故事的本领文章是活不下去的!我读遍了毛姆的作品,「我」字摆进去的都好看,没有「我」字的长篇短篇都逊色。「我」不可怕事,总要堂堂正正站得出扛得起才行。 。

莫言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他只是老老实实的在讲故事。

看吧,讲故事如果讲得好了,是可以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问题来了,作为我们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博客写作者,或者是偶尔也要讲一讲故事的职场人,如何才能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呢?事实上,身在职场每天的向上级报告或是听下级汇报事情,都是在讲故事和听故事,有些主管很苛刻,三句话讲不到重点就不愿意听你说下去了,所以,抓住重点是说讲一件事情的要点之一,但却不是唯一,还得考虑受众的感受,如果他不了解这件事情,你最好要说明因果,还有就是个人好恶之类的东西,要察颜观色。

这是一个技术活!

既然是技术活,那就是方法论的事情,于是近期又找了一些「怎样讲故事」相关的书来读,在这里向大家靠谱推荐 《The art and craft of feature writing》,作者原本是专门为那些替华尔街日报的头版提供特稿的记者而写的。奇怪的是,这本书的文译名变成了「《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是为了迎合国内的读者吗?好吧,这不重要,不去管它,重要的是书中提出的写作建议,不仅仅适用于新闻特稿,也不仅仅适用于记者那个职业,更适用于所有想让自己拥有「说故事的本领」的人,这是推荐的理由,

我没有时间去整理大量的读书笔记,写作或是讲故事的套路,不仅仅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然后还有一个老和尚。有兴趣的朋友去买书读吧。来自:bwinbcgs388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