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stro网友:要“理”还是要面子?

东海附言:下面这段话是凯迪Oestro网友跟于枭文《可怜的康德》之后的。此君与一般东西瓜子不同,有一定文化功力,对康德颇有研究,但这段话有卖弄常识之嫌,而且卖弄错了的地方不少,大错至少有三。这三大错误“隐藏得相当深”,我如不指出,多数读者包括Oestro 或许到死都不会明白,而天下除了我,估计没人能指全。我先把“关子”卖在这里,郑重表示:如果Oestro 愿以真名请教,我将详予开示。现在就看Oestro网友重的是“理”还是面子了。东海老人2008-11-30

Oestro:咳咳~,随便说几句:
1、邓晓芒先生曾撰文提到过如何让西方哲学说汉语的问题。不可否认,许多所谓的汉译版本确实惨不忍睹。当然,即使是一位相当优秀的译者,其翻译的著作也不能令人完全满意。这是因为,不同语言之间存在太多差异,甚至彼此之间是不可翻译的。而且一种翻译必然对应着一种理解,或许根本没有翻译这种东西,有的不过是解释。当然,对于许多国内研究者来说,直接阅读原版著作还有相当困难,而且就算能通晓原作者母语,在理解上也还有一个“前理解”的问题。(这一点可以参看伽达默尔等人的相关见解)
2、我们总是带着一种“前理解”去理解和解释康德的,这种前理解也可以说是一种偏见,它和解释者本人所处的文化环境,知识结构等等直接相关。这会带来一个问题:明明是研究者自己的理解,甚至是相当偏狭的见解,也要扣在康德本人的头上,甚至相当真诚地把它当作康德本人的思想并加以鞭挞。更有自鸣得意者,叫嚣康德可怜,却没看到康德的可怜折射出的恰是自己的无知。
3、关于东西方哲学视域交融的问题,请参看张祥龙先生《海德格尔与中国天道》一书。该书虽然只是涉及海德格尔,但是对一般的哲学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4、虽然现代解释学不承认有所谓的作者的“本意”,著作的意义总在解释中不断得以延宕。但是在康德研究中,我们也不应用康德所批判过的独断论以及自然主义态度反过来再去解释康德的作品。有些人高谈阔论,旁征广引(说白了就是粘贴点人家的只言片语),在连被批判者所坚持和反对的观点都没有弄清的情况下,就横加斥责,其偏执的见解只是缘于理论视野的狭窄,其狂妄的态度不过是虚张声势的怯懦。这种人很有些自诩张载的意思,也醉心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迷梦。现在要问你们:在天地间,你们又算什么东西?撮尔丑类,也敢妄称圣者!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你们就是荼毒中华文明的无神论的始作俑者。
5、既然楼主心存偏见,连最入门的西方哲学史都懒得翻,那我就给你解释下康德最一般的哲学概念:
a. 实践。国人一看到这个词,脑海里立马现出马@克@思的模样。殊不知这个马@克@思实在是个被阉割过的东东,当然不值一提。康德的实践是指借助手段达成某种目的的理性活动。当然在他看来,一般的实践并不纯粹,因为这种实践虽然是理性活动,其动机却总是经验性的。这就意味着,在一般的理性活动中,我们总是为欲望等所控制的。康德所关注的是纯粹的实践活动,在他看来这种实践只能是道德实践。
b. 道德。国人一看到这个词,脑海里马上闪过8荣8耻。其实,康德根本不关心什么具体的道德规范,这些社会生活中约束人的行为的具体的道德规范或起源于社会习俗,或传承于古代圣贤,并非建基于人的自由意志之上,往往受制于外来的权威。这些道德规范总掺杂一些感性的、情感的因素在里面,因此并不纯粹,不具有普遍的必然性,总是受到其所存在于其中的社会诸条件的制约。康德的批判哲学所关注的道德不是具体的社会道德规范。他从一般的实践理性中提取出纯粹的实践理性,并为之确定规律,即自律。不同于他律,自律是自己为自己立法的规律,也就是道德。从根本上来说,道德律就是要使个人的行为准则成为一条普遍的法则。
c. 自由。康德所说的道德律就是自由意志的一以贯之。这里所说的自由意志并非自由的任意,因为在他看来,自由的任意并非真正的自由,因为自由的任意本身固然也可能是理性的实践活动,但是这种实践的动机却总是出自本能的感性的欲求,因此这种实践是不纯粹的,必然使实践者受制于某种外在的对象。自由的任意必然导向受奴役的不自由状态,从而走向自己的反面,因此它并不是可以一以贯之的自由意志。只有能一以贯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而在康德那里,真正自由的,也正是道德的。
d. 先验。关于先验和超验(transzendental和transzendent),邓晓芒先生已经做过相当明白的解释,可以参看他的《指要》一书。另外,如果你没读过《纯批》,就不要对着《实践理性批判》瞎嚷嚷,一张嘴就是笑话,还觉得自己挺是那么回事。(Oestro加帖在猫眼看人枭文《可怜的康德》之后)